二、与同时期作品相比的创新手法 “文革”后兴起的“伤痕文学”对“文革”十年浩劫中真相的揭露成为一种时代潮流,它的任务是宣泄广大知识分子在那个荒谬的时代中积压起来的苦闷和愤怒。十年浩劫给人们造成的创伤在“伤痕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大量的体现。以刘心武的《班主任》为代表,展示了“文革”时期苦役、牢狱、迫害、家破人亡等沾满血泪的历史,其主旨几乎都是对那段灾难般的时期进行的控诉。王小波的《黄金时代》里并无明显的血泪控诉,而是以王二、陈清扬二人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让读者在字里行间中理性思考,从而达到揭露历史真相的目的。《黄金时代》是“文革”题材创作的一种新的尝试。作品采用回忆的方式,叙述王二、陈清扬二人在那个荒谬时代的抗争。小说采用了一种戏谑、游戏的态度,用来表现严肃、恐怖的社会现实,轻描淡写了社会政治权力常规形态,着重对性爱与感情的描写,使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感受到王小波式的幽默语言,并能潜移默化地了解那个荒谬的年代的真相。 在《黄金时代》中,作者惯用并行叙事的手法,叙述的焦点游走在王二和陈清扬二人之间。作者往往用“……这件事还可以表达如下”等句式,不经意间就切换了角度,转而用第一人称进行交代。同时整篇小说的时空是交替的,主人公的知青时期和中年时期交替出现,错落有致。小说还常常通过“后来的交代材料里写道……”等句式补叙。大致描写事件然后再补上细节追述,充分考虑到了读者阅读时的感受,整个故事就是在文本、作者、读者中游走并渐渐凸显。作者还故意淡化了故事的真实感,使其更具有荒诞的意味。这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也是一种全新创造。 三、结语 中篇小说《黄金时代》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描写了王二、陈清扬两人在荒谬的时代背景的摧残下,并没有绝望,而是以“性爱”为突破口,对世俗道德与政治偏见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和反抗。小说以二人的感情转变为主线,层层揭开了“文革”时期社会政治的面纱,给读者以开阔的思考空间,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作者通过对男女主人公王二和陈清扬的感情纠葛和遭遇的描写,以戏谑、幽默的语言对“文革”的荒谬和专制进行了强烈批判与反思,从而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思考,给现代人心灵上的震撼。 注释: ①王小波.黄金时代[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17. ②王小波.黄金时代[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17. 【参考文献】 [1]王小波.黄金时代[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 [2]唐善林.罅隙间的生命本色——对王小波《黄金时代》的内在性解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3]胡家荣.文革记忆的另一种叙述——王小波《黄金时代》解读[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3(2). [4]马海燕.谈王小波《黄金时代》独特的精神关照[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8,l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