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雪国》描绘了人物最真实的一面及其向往、追求梦幻世界的一系列故事,从中可看出日本美的意识。作家川端康成用他敏锐的触觉对日本传统文学进行独特的理解,将日本平安朝“物哀”美表露无遗。《雪国》中对空寂的追求和全文带有的概叹、惨恻、凄切与寂寥等都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美。在阅读《雪国》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物哀”精神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美的真谛,同时也体会到日本传统文学特有的震撼美。 【关键词】日本民族精神;川端康成;文学;《雪国》 川端康成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雪国》是其第一部中篇小说,同时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部八万字的中篇小说,从1934年12月动笔创作到1948年12月,为期十四年完成定稿。川端先生在这部小说中花了最长的时间,费了很大的精力,相信这就算在日本文学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雪国》这部作品的核心就是对美的追求,引用他本人的话就是“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在这部文学作品中,川端康成运用了西方的叙事技巧来描绘东方古典美,能够敏锐地、独到地表达出当时日本人的内心世界。本文将分析《雪国》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从而探究川端康成文学的美意识。 一、从虚幻景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对于虚幻景色,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文章中描写银河的篇幅。大家可以会疑问,银河本来就是实物,为什么说它是虚幻的?在《雪国》中有这样的描绘:“浩瀚无垠的银河垂在眼前,它似乎要用其光溜溜的身体搂抱夜色朦胧的大地……星辰缀满了银河,透彻明亮,耀光点点,就连一点点光亮的云彩,也极像一粒粒银砂,一目了然。”、“银河宛如一条大大的光带,让人觉得似乎浸泡其中一样,这时,岛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在往上飞翔,飘飘忽忽,那感觉就像是屹立在天涯海角上。尽管是一种凛冽的寂寥,同时也给人带来一种神奇的魅惑感”,此时此刻,依托之情表露无遗,岛村已经完全把自己沉溺在银河的美中,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川端先生将银河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使得银河拥有了一种妩媚的感情。在描写自然景物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加入了原来只属于欣赏女子时所产生的感觉,彰显出在现实生活当中那种飘渺、无所依靠从而转变为依托虚无的情感。 特别是在描写火场这一章节的时候,“黑烟涌上银河,但是此时,银河却忽然倾泻而下。在屋顶外所喷射出来的水柱,摇摇晃晃,化成了朦胧的水烟,映衬着光亮的银河”,这一场面的描写,使得读者感觉叶子的突然死亡并没有阻挡了岛村的孤独,而岛村也一直沉溺在银河当中。银河这一自然景物,在川端先生的笔下,不仅突出了自然之美,更为重要的是从侧面反衬出主人公看似多情,实质上拥有者孤独空虚无人能懂的内心世界。 在川端先生的笔下,实物就好比一块精心打磨的镜子能够绽放绚丽夺目的光彩,呈现出虚幻美。但镜子非常脆弱,一个不留神就会粉身碎骨。 二、从夜色描写中体会文学美 在雪国的时候,岛村感悟到的是:“山沟特别容易天黑,黄昏的时候早已冷瑟瑟。夜色朦胧,在夕阳余晖映照下被皑皑白雪包围的远方群山,正慢慢逼近”,川端先生用短短的几句的描绘,便使得一幅冬夜图景呈现于读者眼前,不过再仔细品味一下,这景象透露着丝丝的不安。 当岛村离开雪国的时候,风景好像刹那间发生变化,“循着河流行驶,一会辽阔的原野渐渐露出来,山峰似乎经过人的精心雕琢,呈现出一道柔和的斜线……尽管月色逐渐淡去,但风韵无穷,使得人丝毫感受不到冬夜的寒峭”,风景变得温和而柔美,在雪国的时候那份隐隐约约的不安好像忽然间消失。
同为夜色,仅仅转换了场景就焕发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川端先生并非简简单单地描绘夜色,而是通过与众不同的描绘来展现其文学的美意识,让读者体会其忧虑的文学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