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谈五四主流文学的“叛逆者”《五四遗事》

时间:2014-07-21 15:23 点击:
摘 要:作为五四主流文学的叛逆者,张爱玲的《五四遗事》没有一味地给五四运动戴高帽子。相反,它辛辣地讽刺了五四运动。本文具体探讨了《五四遗事》的主旨及张爱玲的五四情结。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文学界对五四文学和张爱玲文学的认识。 关键词:《五四遗事》

  摘 要:作为五四主流文学的“叛逆者”,张爱玲的《五四遗事》没有一味地给五四运动戴高帽子。相反,它辛辣地讽刺了五四运动。本文具体探讨了《五四遗事》的主旨及张爱玲的五四情结。本研究有助于加深文学界对五四文学和张爱玲文学的认识。

  关键词:《五四遗事》 主旨探讨 五四文学

  ★基金项目: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支持计划项目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林语堂创作与翻译的互文关系研究”(课题号:13BYY028)

  一、五四主流文学与《五四遗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场轰轰动动的爱国运动可以说起到了“启蒙中国人”[1]1276的作用。这场运动也使得文学领域一时兴起一场反传统、学西方的浪潮。各路文学作品,不论是言辞激烈的时政评论,还是浪漫唯美的诗歌散文,都不约而同将“解放人性”、“除旧革新”的高帽子扣到了五四运动头上。然而在这浩浩荡荡的主流文学浪潮之中,也有一些更加理性而独特的声音出现,它们打破五四运动过于神圣的光环,也让大众重新认识运动对于中国的真实影响。

  20世纪20年代初正是五四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也正是此时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成长的张爱玲对五四本身有着和主流评价不同的见解,其中《五四遗事》[2]255-273就“离经叛道”地表明张爱玲对于五四运动及其影响的独到看法。时隔三十余年重新反省五四运动和当时中国国情,张爱玲的《五四遗事》可谓是“以反讽的姿态消解了浪漫的五四爱情神话”。[3] 73-74

  二、《五四遗事》主旨探讨

  《五四遗事》的故事发生在“中国历史介于两极之间的时段,一边是建立于封建与满清传统上的旧秩序,一边是毛泽东的新规制。那是国民党的黄金时期,许多自由突然来到中国。其中一种即男人选择妻子的自由”。[4]作为五四主流文学的“叛逆者”,《五四遗事》正是借助这样一个“男人自由选择妻子”的故事,一改大众对于五四运动的神化态度,用反讽的语气指出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及中国人的真正意义。具体说来,《五四遗事》的主旨可以从三方面探讨。

  (一)表现当时青年人的彷徨和迷失

  《五四遗事》的主人公是“罗”和 “密斯范”,他们穿着时髦,受过新式教育,泛舟湖上读雪莱,满心追求自由恋爱;他们没有具体姓名,可以说他们代表了当时的一类人——所谓的“新青年”和“新女性”。

  一方面,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这些接受新式教育的青年们向往着自由与解放,正如《五四遗事》里罗与密斯范为了理想的爱情前前后后斗争了十二年,不管最后结果是否尽如人意,至少他们最初是有过美好的理想并且为了这个理想努力过。

  另一方面,怀揣理想的五四青年们在现实面前不知所措,他们不断的斗争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显得如此无力而可笑。《五四遗事》里,罗为了和密斯范共结连理,先与乡下的发妻离婚,甚至都惊动了他罗家的族长;后为赌气和王家大女儿再婚,再次遇到密斯范让他又走上离婚这条道。然而与密斯范的婚姻并不像罗想象的那么幸福,在周围人的劝说下罗又将前两任夫人接回家,至此能够凑齐一桌麻将的四个人“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整个过程艰辛又可笑,最初罗是为了理想中的自由婚姻而斗争,最终却还是逃不过“三妻四妾”的结局。

  罗是可怜的,他的理想斗不过前两位夫人“离婚便成活寡妇”的愚昧思想,斗不过世人对离婚二字的质疑唾弃,更斗不过他自己骨子里永远丢不掉的封建性。密斯范又何尝不是如此?曾经时髦温柔、学识丰富的新女性婚后便成了泼辣邋遢、爱打麻将的黄脸婆。罗和密斯范是斗不过现实最后不得不妥协的青年人,是迷失在五四理想和无情现实里的五四青年的代表。

  “中文篇名提到五四的理由,除了借此历史事件标明时空坐标之外,也在谐谑故事里的文艺青年。作者自立营生很早,大概觉得那些星星月亮的文艺青年蛮可笑。轻松的笔调,承认而且讥讽当时青年男女接受多妻主义。”[4]说是讥讽,是嘲笑,其实从字里行间也不难看出张爱玲对这些彷徨迷失的五四青年的同情和怜悯,因为他们的迷失就是时代的迷失,他们的彷徨就是中国命运的彷徨。

  (二)批判五四运动的不彻底性

  五四运动打着“反传统”的大旗,且不说这一口号的合理性,单是这一口号的彻底性就值得我们反思。

  《五四遗事》里,罗在与第一任妻子离婚时,先是妻子的一句“我犯了七出之中哪一条”[2]261让他哑口无言,再是自己母亲大发脾气不准再提离婚,最后连罗家族长都扬言要家法伺候。这一系列戏码都是封建思想在当时中国农村根深蒂固的印证——女人三从四德,家长绝对权威,宗族宗法制。可见五四运动“启蒙中国人”的呐喊声并没有传到广大农村去。

  罗的第二任妻子王家大女儿是个城里人。她与罗结婚前一面也没见过,只是交换过照片而已。两人的婚姻仅仅是因为“媒婆的极力吹嘘” [2]266和“王家调查了男方的身世”。[2]266待到与罗离婚后,她没有再嫁,明知罗对她没有感情也一心只等到罗将她再接回去。像王家女儿这样的城里女性也是不懂自由恋爱和平等婚姻关系的旧社会女性,五四运动对国人启蒙作用的局限性可见一斑。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