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论《红楼梦》第五回的诗词韵语与情性寓意

时间:2014-07-09 13:53 点击:
摘 要:《红楼梦》第五回写宝玉一梦,在叙事文本中夹杂了很多首诗,形成了一个系统,对全书的主要人物故事进行诗语的暗示,其实也是一种诗语叙事手法。整个韵语系统以情为统,作者正是以此寓示小说的情纲,辅助叙事并且显现其情感旨意。 关键词:《红楼梦》

  摘 要:《红楼梦》第五回写宝玉一梦,在叙事文本中夹杂了很多首诗,形成了一个系统,对全书的主要人物故事进行诗语的暗示,其实也是一种诗语叙事手法。整个韵语系统以情为统,作者正是以此寓示小说的情纲,辅助叙事并且显现其情感旨意。

  关键词:《红楼梦》 第五回 韵语 情纲

  《红楼梦》中第五回是很重要的一回,清代王希廉认为是“一部书之大纲领”①。杜景华也说:“《红楼梦》第五回囊括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结晶,是全书的总序幕。”②该回继前面第三、四回将黛钗引入贾府之后,紧接写宝黛钗三人在贾府的生活及其关系。开头一段中“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自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既熟惯,则更觉亲密,既亲密,则不免一时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等句,是概括出三人的情感纠葛,并简单交代其主要原因,即“求全之毁,不虞之隙”。甲戌本侧批“八字定评,有趣。不独黛玉、宝玉二人,亦可为古今天下亲密人当头一喝”,甲戌本眉批“八字为二玉一生文字之纲”③。这是对前面钗黛入贾府之后生活境况和日常故事的补充叙述,小说叙述的主体内容从此转入到贾府的家居生活琐事中,而故事的戏台也从此过渡到以贾府大院为中心的宁荣二街及京畿地带。这又是对所写贾府中主要故事内容的提示,即宝黛钗三人的纠葛。而这纠葛的原因还是锁定于一个“情”字,核心还是宝玉“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即“意淫”。而对于宝玉之“情”,即“意淫”,作者是在第五回以梦境来交代写出的。其中先后写到宝玉入秦可卿卧室歇中觉,梦入太虚幻境观薄命司册子,听《红楼梦》曲,与可卿同房后游玩惊醒。

  第五回中有很多处诗词韵语。这一回整体预言小说人物的故事和结局,有需要涵藏其意然又不能揭穿的谜语性质,需要用诗语谶言才能胜任这种叙事任务,自然其中的诗语很多,如下所示。

  一、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三、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

  四、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五、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

  七、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孽海情天)

  八、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薄命司)

  九、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薄命司判词)

  十、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

  十一、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红楼梦曲)

  十二、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

  其中,回目联句寓意小说是关于十二钗的故事,如一场幻游。“曲演红楼梦”意谓预演实境中的红楼故事。

  第二处是上房内的一副对联,总领世俗之道,是对对世俗世道的整体描画,对其核心真理的精炼抽发。洞明练达了世事人情皆学问、文章,这是一条关于现实生存、关于世俗的深刻哲理。上下两联是接续行进的关系,世事洞明之后才会人情练达。学问即一个人对世事的通达程度,文章即人在为人处事、世道应退上所做的文章,即人的世俗机巧城府的能力。这也是相承接的,懂得了世俗经济之道才能学会城府和机巧,学会上谀下陷。

  第三处是可卿卧室内“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总领情性的诗意境界,是作者所认同的理想境地。上下两联写梦里梦外,两句对比。上联写梦外之境,在温软浓香、芳气笼人、春梦沉醉中注入冷寒。而且用一“锁”字,更显梦如被锁住一般沉醉在独自的一个角落,而与外界隔绝。“嫩寒锁”则又说明沉梦被寒意包锁,有一种悲哀的意味。而这“嫩寒锁梦”是因“春冷”而引发的,更说明梦外之境是冷寒的春天。锁住这一片沉梦的是春天,包容无限美好和生机,包容爱情和温暖的生长,却是冷春,有着寒意,如同爱情的不如意和悲哀愁绪。而寒意并非太重,而只是“嫩”寒,寓示春也是初春,是“嫩”春,尚带微寒。“嫩”字传神,也象征着女儿们的年小如同初春“嫩”花,全新娇弱,而无一点尘俗之染。这也正可照应描写黛玉的“娴静处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上联的这个诗句总体描述了梦外所围的环境,被初春如花一般尚“嫩”的冷寒锁裹着,一则笼罩着微凉的寒意,一则因为“锁”故而更显梦的温情沉醉,梦里梦外对照鲜明。而锁梦的不是春阳,不是鸟声,而是“嫩寒”。其实不是寒去锁梦,而是做梦之人因为梦外之寒,而沉梦不愿醒来,因而才看似是“嫩寒”锁闭了他的沉梦。还有一层寓意是,因梦之芳香笼人,太美好了,所以象征外界俗世环境的冷“春”,将其锁闭,让它只能是梦境,而无法进入现实中来。这也象征着俗世环境与作者沉梦理想和美好。性情的对立不能融合。而下联写梦内之境。这是一片芳气笼人的境地,而这芳气是酒香。酒代表着醉意,联句意思是,被像酒一样令人迷醉的美好人事美好情感所笼罩,而沉醉不知醒来。联句总象征着沉醉美好,对比着外界的寒冷。同时,此联也用了杜甫诗“碧瓦初寒外”以及苏轼词“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的意境,微冷里锁裹着一缕暖意。第三处的对联与第二处对比明显,作者在对比中体现了明显的价值偏向和深度的情感认同。

  第四处是警幻仙子出场时所歌之词,点出“愁”字。而愁的原因是为芳气笼人的春梦之三,为“飞花逐水流”去而愁。总之是为美好理想而愁,是一种情愁,这就继梦而点出“情”旨。同时承接第三处的联句写梦之沉醉而写梦之散灭悲愁,且以飞花逐水流象征女儿的薄命。

  第五处是以赋的形式描画警幻仙子这个人物形象。警幻为太虚幻境、孽海情天的主人,是统领“情”天的人物,是集所有女儿之大美的人物,实为情的化身,为所有情人之范。作者用一段篇幅不小的赋以赋其美,实为在出“情”旨之后对书中所有“情”人的描绘,是对书中美好女儿的综合写照,汇集了女性之美,寓含对女儿的赞叹之情。这篇赋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以赋一人之美而总写众女儿之美。

  第六处是太虚幻境牌坊的对联。它突兀而起,是进入梦境,太虚幻境,也即进入虚构爱情故事之初的一个旁观警示和局外提醒。它也是关于真假有无的哲理,是戏里戏外、梦里梦外的真实与虚构的对待和交融,以及它们在哲理上的互消。

  第七处是孽海情天宫门的对联,总括爱情故事,即情不尽,债难偿。此处以直呼天,言“厚底高天”,直呼人即“痴男怨女”开头,以感“叹”并“可怜”情人情事。写出爱情的本相,是古今延续不断,如孽债一般纠缠偿还不尽的悲剧性的痴执

  第八处是薄命司对联,承上面孽海情天叹辞而直入悲剧主题,即薄命主题。春恨秋悲是悲,花容月貌是美,“皆自惹”是自身的情执,“为谁妍”是对情执孤独的悲叹。总之是美与悲、执与叹的对待,它们皆以一种孤独不被人知的无意义状态呈现,更显悲情痴执的意味。

  第九处是十二钗及香菱、袭人、晴雯三人薄命的判词。每个人在判词中都以薄命而告终,都有十分悲凉的人生意味。这是对世俗难容而情悲无奈的详细描绘,其中具体描绘了多方面的原因、事件,多种的薄命悲情之事。在对美好消逝、女儿搏命、情悲无奈的逐一演绎中,蕴涵了对世俗,对导致美好消逝,女儿薄命的环境原因的强烈控诉。

  第十处“幽微灵秀地,无可奈何天”是警幻房中的对联。它是对薄命司诸人命运结局的总结,即幽微灵秀者,最终都至于无可奈何的境地。此处有另一层含意。作者不甘于美好人事就这样薄命消亡,而追溯消亡之后,因而幻造一个太虚幻境,将各人亡后之灵都集纳于此。因而对太虚幻境中诸女儿所住之地,便以“幽微灵秀地”命名。而她们住于此处,皆有一段“无可奈何”的生前往事,皆是“无可奈何”而至于此,因而“幽微灵秀”汇集之“地”亦是“无可奈何”汇集之“天”。

  第十一处是十二支红楼梦曲及其引子。判辞就有多种体式,而曲辞更是不讲世俗的曲子体式,用以对诸人一生故事做大致的描述。这里面,宝玉所观册子上的图画判词,及《红楼梦》曲都是以谜语方式对书中女儿薄命的逐个暗示,是对薄命主题的演绎。

  第十二处宝玉梦醒,文本“正是”云道“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这是曲终之后梦醒,梦中近谁,醒后独痴,只为这一场幽梦,是谓千古情人。作者以此联句作结,既是对宝玉梦醒情痴的表述,也是对红楼梦曲曲终之后的慨叹,还是对作者自己作此小说,和读者读此书,皆沉迷如一梦,掩卷犹情痴的一种局外眼光的叹惜。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