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戴叔伦诗歌创作类型及风格浅析(2)

时间:2014-05-21 17:04 点击:
二、诗歌风格与成就 (一)诗歌风格:以律诗与绝句见长 戴叔伦最出色最耐咀嚼的作品多是集中律诗,尤以七律见长。律句多对仗工整,严谨细致:风吹杨柳渐拂地,日映楼台欲下山、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山

  二、诗歌风格与成就

  (一)诗歌风格:以律诗与绝句见长

  戴叔伦最出色最耐咀嚼的作品多是集中律诗,尤以七律见长。律句多对仗工整,严谨细致:“风吹杨柳渐拂地,日映楼台欲下山”、“烟添柳色看犹浅,鸟踏梅花落已频”、“山回千骑隐,云断两乡遥”、“乱云收暮雨,杂树落疏花”,其流畅婉转处不减盛唐诸公。

  其绝句往往稍逊律诗,常觉平直无味,如“北人归欲尽,犹自住萧山。闭门不曾出,诗名满世间”者,往往仓促而就,格调低下。再如:“丝管霜天夜,烟尘淮水西。明朝上征去,相伴烂如泥。”就诗艺来说美感和韵味稍欠,盖由于绝句短小,所需琢磨较少,易于抒发随兴感想,所以诗人常作绝句以送行、记游、咏物,大概许多就是随口吟出,不加修饰,虽嫌粗糙但也自有一番兴味所在。也正是这些作品勾勒出戴叔伦完整的生活,使其诗歌呈现出多彩的风貌。

  而绝句也有笔短而情长者,让人觉其五句之内韵味非凡。五绝者有《过三闾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结句精妙,向来为人所称道。沈德潜谓其“忧愁忧思,笔端缭绕”,施补华称“戴叔伦《三闾庙》并不用意,而言外自有一种悲凉感慨之气,五绝中此格最高”。七绝者有《湘南即事》:“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施补华评其“怨沅湘怨得妙,可悟含蓄之法”。另外像《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和《又酬晓灯暗离室五首》这样的诗人在不安孤寂中所作短章,均深情摇曳,将赴抚州辨对之惶恐失意在雨声与灯影的交错中呼之欲出。

  (二)诗歌成就:得大历清幽风气之先

  查阅历代前贤对戴叔伦诗歌成就的评价,多是贬其平易浅薄、骨轻绵弱、格调不高之语,然观整个大历诗坛,整个透露出来的都是卑弱的诗风,衰冷寂寞的气息直逼人心,平庸之作比比皆是,与初盛唐的诗歌盛世相比确实出现了“极盛难继”的尴尬和无力。所谓的“大历十才子”不过是对青年才俊崭露头角的美誉,较之盛唐诸公,直如“虫吟草间”之见绌于“金翅擘海,香象渡河”。所以戴叔伦诗歌的清冷和绵弱也正是时代风气的投影,正如《唐诗品》所言:“幼公未致羽之节,早收兰玉之誉,修辞合节,精研太始,亦可谓难士矣。夫太始之音,词以情胜,音以调谐。幼公情旨余旷,而调颇促急,要之含气未融,心无流润,故虽工于斫练,而寡于华要矣。”一个污浊自危的时代难以培育出大气从容的诗歌,一个凉薄乖谬的社会难以容纳真诚沉郁的文学。

  就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来讲,戴叔伦的诗歌成就的确不及众大家,但仅在当世来说仍有一定艺术成就:“大历后,李纾、包佶有盛名,叔伦、士元从容期间,诗思逸发,于绮丽外仍有思致,非余子所及也。”[4]因此,排除戴集中《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82)这种官场上称颂拍马的应酬诗外,戴叔伦的诗歌“大抵风华流美,而雄浑不足”,其诗歌流畅清丽之处自胜一筹。

  总的看来,戴叔伦的诗歌体裁多样、语言晓畅、感情真挚、描写细腻、意境幽美,既有大历诗人共有的清幽冷寂倾向,也有自己敦厚深婉的一面。在唐诗由高亢雄浑一变为平易流利的过程中,戴叔伦得风气之先,滥觞晚唐。

  参考文献

  [1]程千帆.唐诗鉴赏辞典·序言[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7.

  [3]郑临川.闻一多先生说唐诗[J].社会科学辑刊,1979(4).

  [4]吴师道.吴礼部诗话[A]//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C].北京:中

  华书局,1983:61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