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戴叔伦诗歌创作类型及风格浅析

时间:2014-05-21 17:04 点击:
摘要:戴叔伦诗歌一方面体现出大历、贞元时期诗歌创作凄冷低迷的风格,但也显示出敦厚深婉的一面。本文从感时伤乱、思乡怀归、羁愁别恨三方面对戴诗进行了类型及风格上的分析,一并对戴诗成就及其与大历诗风之关系做了简略讨论。 关键词:戴叔伦大历诗风诗歌

  摘要:戴叔伦诗歌一方面体现出大历、贞元时期诗歌创作凄冷低迷的风格,但也显示出敦厚深婉的一面。本文从感时伤乱、思乡怀归、羁愁别恨三方面对戴诗进行了类型及风格上的分析,一并对戴诗成就及其与大历诗风之关系做了简略讨论。

  关键词:戴叔伦大历诗风诗歌内容诗歌成就

  戴叔伦主要生活在大历、贞元时期,彼时之文坛多是一片细微沉闷的呻吟声,诗人们“着眼用力于写日常生活,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贯串于悯乱哀时的情绪之中,便形成大历诗歌的基调。诗人们对这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敏感,寄以沉重的感慨”。[1]戴叔伦的诗歌也正体现出大历诗风,时代的脉搏震颤在戴诗中,建功立业的些微呼号挣脱不出压抑沉闷的时代外壳。

  蒋寅有言:“他的创作体现了这派诗人(江南地方官诗人)反映现实矛盾、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倾向;而他的诗中缺乏昂扬的进取精神,多羁旅之愁、思乡之情、归隐之意,也集中地表现了大历贞元之际诗歌的主题取向。”[2]这段话囊括了戴叔伦诗歌的主要类型,也指出其诗之类型与当时大历贞元之际主题取向的一致性,本文对戴叔伦主要的几种诗歌类型及成就进行了分析。

  一、诗歌类型与内容

  (一)感时伤乱——牢落千余里,山空水复清

  戴叔伦的诗与当时大多数诗人一样传递着忧愁苦闷的信息,然而他之所以突出于当时其他诗人之处,不仅在于他晓畅的诗风,更在于其真实描绘社会现实的勇气和笔力,尤其是这份不同于其他诗人只知逃避现实、关注小我的仁爱情怀和眼界。戴集中最受后人称颂的就是这些所谓的纪实诗,它们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面貌,将笔触深入到田间地头,将中下层人民的痛苦心酸载于笔下。

  在《过申州》中诗人这样写道:“万人曾战死,几处见休兵。井邑初安堵,儿童未长成。凉风吹古木,野火入残营。牢落千余里,山空水复清。”将宝应、广德年间战后申州的残败破落见诸苍凉笔触。在《送谢夷甫宰鄮县》中也有句子对农民起义后浙东残败之象有所描绘:“邑中残老小,乱后少官僚。廨宇经兵火,公田没海潮。”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都是以客观的笔触将现实真实记载,并未发表议论,然而正是这看似冷漠的旁观者视角更加重诗歌的苍凉感,让人深感在庞大历史和悲痛现实面前的无力感。在《奉天酬别郑谏议云逵卢拾遗景亮见别》(108页)诗中对朱泚叛乱这一事件也有所涉及,有杜甫“诗史”之遗风。

  戴叔伦纪实诗中最著名者当属《女耕田行》,通过近距离描写战后农村女代男耕的反常现象,深刻反映了战争给农村生产力带来的戕害和给人民心理和生理上带来的巨大创痛。历来对其的赞誉都集中在题材的讽喻性和描写的真实性上。顾璘曰:“此篇似建籍体,可以观风。”贺裳曰:“此诗语直而气婉,悲感中仍带勉励,作劳中不废礼防,真有女士之风,裨益风化。张司业得其致,王司马效其语,白少傅时或得其意,此殆兼三子至长先鸣者也。”现当代文学家程千帆、游国恩、刘大杰等在选编文学史时均选此诗并给予高度评价。这足以说明戴叔伦关心人民疾苦的情怀和《女耕田行》描写的细腻动人到今天都是令人动容的。

  戴叔伦的这些纪实诗跟被誉为“诗史”的部分杜诗一样,将自己在颠沛流离的过程中所目睹之社会现实直陈,让千载之下的我们能够了解真实的年代,切实感受创痛。其纪实性延续国风、杜诗,与“三吏”、“三别”、白居易《卖炭翁》、李贺《老夫采玉歌》等贴近描写中下层人们生活的诗歌一起流芳后世。

  (二)思乡怀归——误被浮名系,归休渐欲迟

  思乡念旧是诗人一直铭记的情愫,辞官归隐是诗人一生的向往,思乡怀归之意始终是诗人反复吟唱的旋律,在戴集中这样的诗句不胜枚举:“行役留三楚,思归又一春。自疑冠下发,聊此镜中人。机息知名误,形衰恨道贫。空将旧泉石,长与梦相亲。”“路难空计日,身老不由年。将命宁辞远,归心讵可传。”“鬓下初惊白发时,更逢离别助秋悲。从今不学四方事,已共家人海上期。”对衰老病痛的哀叹总是与思乡怀归之意紧密相连,愈至晚年愈甚,直陈心曲的表述使诗人悲观低沉的心态一览无余。不管诗人在何处任何官,送赠朋友或是聚会宴客,夙愿未偿的阴云总是在诗人心头挥之不去,时代并不能给他一个真正隐逸的机会。

  那个令人悲观失望的年代,人心浇薄,许多文人的寂寞是浅薄的,超逸是虚伪的。他们早年反复应试以博出仕,入仕后渴慕隐逸,而待其接触隐逸田园生活后又难忍生活之困顿寂寞。与他们相比,戴叔伦的隐逸之心极其真诚。这种真诚不在乎自我标榜,甚至无关于是否真正行走坐卧于山林间,而在于是不是把那颗向往隐逸的心呕出来给大家看。在《桂阳北岭偶过野人所居聊书即事呈王永州邕李道州圻》(72)一诗中,诗人用赞美、艳羡的口吻描绘了山民们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襄州遇房评事由》(117)一诗也通篇洋溢着对房由闲逸生活的艳羡之情。其平和冲淡之风已渐得陶渊明田园诗之风味。在《酬袁太祝长卿小湖村山居书怀见寄》一诗中,诗人对其在南昌的隐居生活作了亲切的描绘:“背江居隙地,辞职做遗人。耕凿资余力,樵渔逐四邻。麦秋桑叶大,梅雨稻田新。篱落载山果,池塘养海鳞。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亲。余亦归休者,依君老此身。”虽是就农村生活作细致繁琐的勾勒,但字里行间都可见诗人一派坦然自乐。正因其思归意浓,夙愿得偿之难,诗人才会对这来之不易的短暂隐居生活倍加珍惜。

  (三)羁愁别恨——看花一醉别,会面几年期

  戴叔伦“长于客愁旅思和送行之作”,[3]这类赠别之作在集中不仅多而且好,这类诗有《南滨送蔡侍御游蜀》(30)、《长沙送梁副端归京》(40)、《送柳道时余北还》(79)、《送东阳顾明府罢归》(90)等。诗人一生四处为官,频繁的出使和迁转迫使他不断重复着与亲友的离别,短暂的相距弥足珍贵。离别本就不堪忍受,再加上行程的孤独、仕途的险恶、时移的哀思、物序的迁转,这一切哀愁织成一张细密压抑的网,钩织成“离心比杨柳,萧飒不胜秋”、“相看乍离别,一倍不禁愁”这样充满离愁别恨的诗句。

  他的送别诗多是结合当时时序,以直接简明的笔触集中刻画离愁别恨。比之有些扭捏造作、拼命引经据典以给自己离愁寻找依据或是着意于雕镂山水的送赠之作来说,自有其清新通畅的地方,羁旅离愁更加呼之欲出。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