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革命主题下的人道主义写作(2)

时间:2014-05-06 15:11 点击:
短篇小说集《希望》一多半都是对劳动者劫难生活的反映,其中也不乏对底层妇女形象的刻画。《为奴隶的母亲》可以说标志着柔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日趋成熟,他不仅能塑造出受苦受难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还能揭示

  短篇小说集《希望》一多半都是对劳动者劫难生活的反映,其中也不乏对底层妇女形象的刻画。《为奴隶的母亲》可以说标志着柔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日趋成熟,他不仅能塑造出受苦受难的底层劳动人民形象,还能揭示在农村中阶级对立的严酷现实,进而也就揭示出酿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在柔石的作品中写到这种受苦受难的母亲形象的作品还有很多,例如我们上文提到过的《二月》中的文嫂,这些乡土母亲们都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极大创伤,都是些受损害受侮辱的对象。

  三、坚守自身特色的原因

  柔石是怎样做到既不跳出革命文学的圈子,又保持创作的独立性的,即坚持和发扬五四作家的文化视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柔石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开始时,柔石刚好进入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学校有很多有革新思想的教员,除了夏丏尊、李叔同等著名教员外,还聘请了陈望道、刘大白、李次九等具有革新思想的教员。整个五四时期,浙江一师校内的气氛极为活跃,《新青年》等刊物在同学之间广泛传播。浙江一师内的学生当中也有很多文学的爱好者,他们成立了“晨光文学社”。这些使得柔石的生活和学习与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二,深受鲁迅先生的影响。鲁迅和柔石都是浙东人,在学生时代柔石就非常崇拜鲁迅先生,1928年柔石离开海宁到上海后不久就与鲁迅联系上了。从鲁迅的《柔石小传》和《为了忘却的记念》中我们就可以看出,鲁迅与柔石情同父子,柔石曾多次当面向鲁迅讨教过文学创作的问题,鲁迅都会细致深入地与柔石探讨这类问题,由此可见柔石的很多创作都是在鲁迅的关怀下完成的。

  第三,越文化的熏陶。一个作家青少年时期所受的文化熏陶对他的文学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区域文化熏陶是这种文化熏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回忆柔石时说“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儒,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鲁迅指出柔石的性格是硬气又有点迂,这种性格特点主要是受越文化的熏陶。浙江处于我国东南沿海,与主流的中原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越地重“智”,重商,重变通。近代以来浙江凭借其地理和交通优势成为文化革新的重镇。浙江人重文化革新,而非政治革新,这种思想文化上的特点形成了越文化的一个强大的文化传统。这种思想文化的革新对柔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第四,短暂的革命生涯。柔石从参加左联到被害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可能当时流行的革命文学中的一些创作风潮已经浸漫到柔石的写作观念,但它还没来得及在柔石的文本创作中完全得到体现。

  【参考文献】

  [1]陈建新,孙晓菲.柔石小说:革命时代的启蒙[J].浙江学刊,2004(05).

  [2]韩冰.论柔石小说独特性——兼与左翼作家之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2.

  [3]张国红.柔石小说创作与五四文化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8.

  [4]吴秀明,戴燕.政治意识形态语境中的人道主义写作——论柔石小说在左翼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J].中国文学研究,2003(1).

  [5]余连祥.柔石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6]宋元.意识形态语境下人性的彰显——论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J].鸡西大学学报,2013(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