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孤独·流浪·苦涩:论李杭育“葛川江系列”小说的精神探索(3)

时间:2014-03-10 16:27 点击:
福奎在江里钓鱼,依旧用着钓大鱼的滚钓,可江里哪里还有那么多大鱼,他总能打上许多小鲳条子,对葛川江上的渔佬儿来说,钓这种小不点儿的鸡毛鱼,就像没本事的狗偷自家窝旁的绒毛小鸡填肚皮,实在是很丢脸的。[2]24

  福奎在江里钓鱼,依旧用着钓大鱼的滚钓,可江里哪里还有那么多大鱼,他总能打上许多小鲳条子,“对葛川江上的渔佬儿来说,钓这种小不点儿的鸡毛鱼,就像没本事的狗偷自家窝旁的绒毛小鸡填肚皮,实在是很丢脸的”。[2]24而当有了意外收获钓了一条鲥鱼的时候,福奎就收起滚钓不再钓了。渔佬儿们认为再钓就算是“败手气了”。传统的观念深深刻在福奎的脑海里,他信奉着多年的生存方式,坚定地做最后一个渔佬儿,可是他的坚持换来的确是难言的苦涩。与自己相好的女人受不住他的穷马上要嫁给别人了,阿七对着福奎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他知道这个男人浑身有的是劲儿,就是一副不肯变通的死脑筋让他这些年都这么穷。在阿七骂他“连条裤头都买不起,大白天穿姘头的裤头,你也不觉得着丢脸”[2]27时,福奎明白了这是他为了坚持所付出的苦涩的代价。

  (二)理智的反思

  现代文明不可阻挡地呼啸而来,李杭育除了写出一代坚守者不渝的坚持外,更理智地反思了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所带来的内心纠结,从另一方面审视两种生活方式交替时产生的影响。时代的进步是大趋势,新面貌新风尚的出现是必然的,也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但传统的文化中也有可贵和不可丢弃的一面。

  《珊瑚沙的弄潮儿》中,当年的弄潮儿康达在面对奔流的江水时自惭形秽了,他不再是当年的风里来、浪里去的小勇士。城市文明在提供给人舒适生活条件的同时也磨灭了自然赋予人的种种能力,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导致的是人的自身的退化。我们当然不是否定科学的日益进步,只是对文明前进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要看得见,而不是一味地丢弃。原始的自然给予人类的是质朴、粗犷和惊人的体力,这些是被“最后一个们”所珍视的,现代文明的到来使这些“自然之子”感到无家可归,所以他们痛苦茫然。李杭育正是看到了传统和现代间的激烈冲突之后,将深刻的反思塑造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来。

  我们能看到,现代和传统的交叉点,《珊瑚沙的弄潮儿》中那个不肯赶二潮头上岸的老头,在水里还跟儿媳说要看七点半电视屏幕上的《碧玉簪》,但最终死在江里,他的死显得从容,洋溢着幽默和壮美。现代的工业文明到来了,但乡民的生活里却依然上演着古老的文化。

  仔细品读李杭育的小说,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对传统民族意识的一番简单展示。事实上,他注重的是在传统意识受到现代工业文明冲击时普通群众内心的焦灼和纠结,在面临转变时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现代文明进入普通民众生活后内心的碰撞和沉淀。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在,我们在飞速追逐物质发展的如今,该如何守住我们传统的“根”。沉重的精神探索在社会转型时帮助我们反思应该坚持什么,应该拒绝什么,应该追求什么,应该抛弃什么。李杭育冷静地反思着文化之“根”的重要性,认为其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随意丢弃的,站在传统与现代文明之间,要时刻保持清醒与冷静。

  参考文献

  [1]董炳月.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J].小说月报,1983(6).

  [2]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3]李杭育.流浪的土地[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

  [4]黄书泉.他造就了自己——与李杭育一席谈[J].当代文坛,1986(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