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商业文化历经两千余年的传承与演变,逐渐深刻浸淫于中国传统社会商人阶层,成为商业经济活动的主导价值观念与基本交易规则,“儒商”及其所代表的重诚信、讲品质、有博爱、负责任精神,也成为中国民族与世界各国人民商业往来的标志符号。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高度发达和健全的商业经济活动模式,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商业文化、社会主义商业文化与市场经济文化的三重文化属性,因而发掘和继承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传统优秀商业文化基因,将其融会贯通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框架之内,塑造社会主义崭新的“儒商”形象,构筑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当代经济伦理道德规范,既是民族传统道德繁衍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当代建设的现实召唤。 (一)整合儒家民本理念,建构市场主体服务民生的价值导向 市场主体受经济理性支配,往往会将利润最大化、最优化作为自身商业经济活动的最高指向和终极目的,这种极端逐利的片面价值观念必然导致市场主体道德自律的放松乃至缺失,由此引发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不当经营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使市场主体在一定环境下短暂获利,但不道德的利益取得方式必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其获利方式必然损害其他市场主体、普通民众乃至全社会的利益,最终只会使自身与社会均处于尴尬境地。以此而言,市场主体只有树立正确、博大的目的价值定位,才有可能实现健康合理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因此,正好可以从儒家“惠民”的民本思想中获得启示,促使市场主体明确树立服务民生的价值导向与经营目的,以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作为自身经营行为的最高追求,在此框架之下再寻求合理的利润回报。同时,借鉴儒家的“富民”主张,市场主体作为重要的生产经营利润的分配者,其盈利行为本身应该成为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有效途径,通过恰当协调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间的利益分配,不断提高社会民众的富裕程度,在以经营管理行为实现民生保障、人民幸福的同时,反过来为市场主体自身的长久发展带来更大的观念认同和人才推动力,把“富民”与获利相统一。 (二)整合儒家诚信准则,建构市场主体诚信的生存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伦理本质上是诚信经济,这种诚信不仅仅是出于工具目的或经济理性的对市场规则的被动遵从,而应是类似于西方社会“契约精神”的市场主体在精神层面的主动追求和信仰。儒家所倡导的诚信文化便正好具备这一特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契约精神”,这种“契约精神或许只能够由儒家诚信文化来予以担当:从人之为人的根本、人生存发展之基础来审视儒家诚信的生存方式和行为准则。促使各类市场主体打上牢固的诚信“胎记”,使诚信成为其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的自觉精神守望,并能够把这种精神和信仰在商业经济实践中一以贯之。从更广阔的视野来讲,商业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文明发展和道德进步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市场主体的诚信理念与行为,可以逐渐传播至社会各领域、各阶层,形成诚信的社会整体风貌,从而推动整个民族道德风尚的提升。 (三)整合儒家道义观念,建构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是其自身摆脱经济理性的桎梏,升华到民本目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自觉。基于现实而言,现代政府在商业经济活动中的角色由主导型、参与型向中立型、服务型转变,各类市场主体实质获取自主、平等的经济行为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占有并且支配社会资源与财富的使用和分配,因此从与这一地位相匹配的公平、道义角度而言,市场主体应该负有一部分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和义务,以辅助或弥补服务型政府某些方面的缺位问题。但实际上我国市场主体当前还大多困囿于自身经营业务之内,其社会责任意识还不浓厚,社会道义举动也不充分。基于历史而言,儒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商业经济活动主体的社会道义命题,不能不说其对社会发展的某些深邃见解和一定的超前思维。从儒家商业文化出发,当代市场主体既要树立“先义后利”的道德操守,不违诚信、不损人利己、不见私亡义,又要主动承担更多的社会道义职责,在国家建设、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救济与保障等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四)整合儒家奋发品格,建构市场主体的开拓创新精神 儒家“自强不息、刚健中正”(《周易·乾》)的精神风貌,塑造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优秀品格,也为当代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资源。当代市场经济伦理建构可以从三个向度继承和整合儒家的这种奋发品格:一是弘扬儒家尚勤尚俭的经济修养,培育市场主体勤劳、节俭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消费方式;二是弘扬儒家弃而不馁的坚韧性情,促使市场主体能够以自信的精神面貌参与市场竞争和利益博弈,以成熟的心态应对各类挫折与挑战;三是弘扬儒家开拓创新的探索精神,鼓励社会个体通过商业经济交往,来促进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塑造支持创新、敢于创新、习惯创新的现代经济人格,以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思想与实践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罗国杰.中国伦理思想史(上)[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邹博.十三经译注[M].线装书局,2009 3.汤丽萍.基于儒家思想构建现代企业文化的思路[J].商业经济研究,2015(1) 4.鲁品越,骆祖望.资本与现代性的生成[J].中国社会科学,2005(3) 5.刘甲朋.略论儒商精神的历史嬗变[J].商业时代,2014(1) 6.郗戈.资本逻辑与现代性的矛盾本质[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5) 7.段超.浅析明清商业文化中的儒家伦理精神[J].史学月刊,19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