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红楼梦》中指示语的语用功能研究(2)

时间:2014-08-25 11:04 点击:
四、结语 本文从人称指示语和社会指示语两个方面针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以及内心独白进行了语用分析。我们以贾宝玉为人物分析的基准点,着重分析了他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话中指示语的使用情况,着重分析了林黛
  四、结语
 
  本文从人称指示语和社会指示语两个方面针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以及内心独白进行了语用分析。我们以贾宝玉为人物分析的基准点,着重分析了他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话中指示语的使用情况,着重分析了林黛玉,薛宝钗,王夫人等人的性格与心理,明确宝黛钗三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与关系。借助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整理归纳指示语的共性特称的同时,也介绍了指示语的个性应用现象与异化现象。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指示语相关理论可以为《红楼梦》的文学分析提供充足可靠的语言证据,对于深入认知《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魅力所在颇具启发意义。后续研究可以考虑结合语用学中的言语行为理论进一步分析《红楼梦》中不同语境下的人物言语行为与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随着21世纪语言学和文学这对本家日渐走到一起,红学研究理应体现迎着这一时代趋势前进,因为这不仅仅关系到《红楼梦》学术价值的有效发掘,更是关系到中华古典文化的科学再现。本文权作引玉之砖,希望引起学界对于这一研究取向的重视,进而更好地了解《红楼梦》,将红学研究推向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2.
 
  [2]Levinson.Pragmatic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68.
 
  [3]冉永平.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05(11):403-412.
 
  [4]刘梦溪.牡丹亭与红楼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5.
 
  [5]冉永平.语用学:现象与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vanHoek,K.AnaphoraandConceptual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ofChicagoPress,1997:41.
 
  [7]王建华.礼貌的语用距离原则[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9-33.
 
  [8]杨春红.称呼语与语用距离[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10):283-285.
 
  [9]王建华.话语礼貌与语用距离[J].外国语,2001(5):25-31.
 
  [10]陈毅平.红楼梦称呼语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53.
 
  [11]綦甲福.称呼代词的跨文化性与语用距离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6):21-25.
 
  [12]Yamamoto,M.AnimacyandReference:ACognitiveApproachtoCorpus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Benjamins,1999:28.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