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阅读教学中“绕道走”现象探析

时间:2014-05-15 17:57 点击:
摘要 在当下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某些本是绕不开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采取避而不谈,或弱化、虚化的做法。主要有绕开整体感知免纠缠、绕开导入衔接省麻烦、绕开静读静思怕冷

  摘要

  在当下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某些本是“绕不开”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采取避而不谈,或弱化、虚化的做法。主要有绕开整体感知免纠缠、绕开导入衔接省麻烦、绕开静读静思怕冷场、绕开另类答案避卡壳等。这种“绕道走”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是教师“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淡薄、功利心太强以及教学综合素养的欠缺。教师应以生为本,该观照处不避闪,创设更加真实,更加精彩的语文课堂。

  整体感知;导入衔接;静读静思;另类答案

  在当下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公开课上,经常发现一些教师为追求课堂表面效果,而对某些本是“绕不开”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环节采取避而不谈,或弱化、虚化的做法。这种“绕道走”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反映出的是教师“以生为本”教育观念的淡薄、功利心太强以及教学综合素养的欠缺。

  一、绕开整体感知免纠缠

  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应该是一个由整体到局部再回归整体的过程。现代阅读教学模式大多以这一理论为基石,将第一环节确定为“整体感知”。张志公先生早就说过:“必须把它作为一整篇文章让学生读懂……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可以说,整体感知是学习和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是阅读教学中“绕不开”的一道门。然而,一些教师为了把时间和力气用在所谓的“刀刃”上,避免“不必要的纠缠”,就设法“巧妙”地绕开这道门,直奔字词句教学甚至是段落研读。

  某次大赛,某教师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课前与学生见面时间只有十分钟。揭示课题后,让学生从文中找写骡子作用的句子,接着就让学生听写全文最后一句写故事背景的句子“身无御寒衣……”再接下去就是展开重点教学:“品读爱骡之情”“感悟爱兵之情”……

  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陌生,缺乏整体感知,教师虽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学生无论是读还是说和议,都无法体会出彭德怀的“爱骡深情”,最后教师急得满头大汗,导致整堂课教学目标都没能落实到位。

  此外,纵观低年级的大部分阅读教学,上课开始阶段都有通读全文,但都是为了识字而读。在识字教学之后就进入逐段学习。在这之间缺少了一个学生再读全文,整体感知的过程。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把握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

  二、绕开导入衔接省麻烦

  曾几何时,我们因为某堂课的导入精彩至极而拍手叫好,因某教师的过渡语如诗如歌而喝彩佩服,于是大家竞相学习,精心研究,渐渐地所有的公开课都“美”起来了。后来,有声音说,这样的课老师太强势,教师的表演欲望太重。于是,大家又都回归“朴实”,尽量绕开那些应有的导入衔接,省了被人批评的麻烦,也省了设计上的、老师说话的麻烦。

  君不见,许多课前“热身”精彩纷呈,各显神通,但大多与教学无关。开始上课时,有的课题已写好,有的直接出示课题“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板书课题,读课题,指导写好课题中的某个字……我们常常看见教师这样“牵引”学生学文——“下面请同学们读第××自然段……”“请同学们黙读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找出……”“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些句子”。

  是什么让我们在教学中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无定法,不同的课需要不同的开场,通过恰当的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兴趣符合儿童心理,符合学习规律。正如魏书生所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我们要摒弃的是那种无效的、做作的、无病呻吟的导入。那种简单的“指哪读哪”“给什么学什么”,将“引导”变成“牵引”,难道就称得上“简简单单教语文”吗?这恰恰反映出的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跟着教案走的“目中无人”。适当的、简要的、巧妙的过渡能承上启下,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这有什么错呢?我们要避免的是过多的、追求华丽的、为了炫耀文采的“强势表演”。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