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教师的"哲学运思"之境(上篇)(2)

时间:2015-11-10 14:00 点击:
虽然哲学运思之于教师非常重要,但现实中教师往往缺乏这一意识与能力。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时常受到常人自我的束缚。常人束缚,也可称为常人独裁,是伴随着公共世界而来的公共意见的产物。如海德格尔所说,
  虽然哲学运思之于教师非常重要,但现实中教师往往缺乏这一意识与能力。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教师时常受到"常人自我"的束缚。"常人束缚",也可称为"常人独裁",是伴随着公共世界而来的公共意见的产物。如海德格尔所说,"在利用公共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在运用公共通讯设施的情况下,每一个他人都和其他人一样。这样的共处同在把本己的亲在完全消解在他人的存在方式中,而各具差别和突出之处的他人则又更加消失不见了。"[5]教师的发展同样受到"常人"的束缚。最典型的事例是,在传统课程改革中,一些专家、教育行政人员认为,作为"常人"的教师,只要成为忠实的课程执行者,而不需要作哲学运思,不需要思考课程的适宜性、创新性与发展性。这样,教师的哲学运思意识与能力就被渐渐地"偷"走了。
  受"常人自我"的束缚,教师失去了哲学运思的敏感性与意识,失去了赖以发挥其专业影响力的哲学运思能力,"因为常人预定了一切判断与决定,他也就从每一个亲在那里把责任拿走了。"这样,"常人"往往在教师"毫无所知"与"习以为常"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现代教育世界的"日常性"每每通过"常人"的存在形态"抹平"或扼杀个别性。在这一过程中,本真的教育生活与教师的存在"异化"了,"我"与"大地"隔离。现代教育中的"常人"独裁将这种形态惟一化、合理化与"常态"化,从而遮蔽了教师哲学运思的意识与能力。"个人被融人了功能之中,存在被客观化了。对于个人来说可能是乏味的甚至是不能忍受的事情,对于作为集体之一部分的他,就变得可以忍受了,因为在集体中有一种新的力量刺激着他。他只是作为'我们'而存在着。"[6]同样,有哲学运思潜力的教师由于"常人"的束缚,就降格为只有执行能力的"常人"教学工作者。对此,批判教育学者吉鲁(Giroux)指出,要使教师从狭隘的专业技术训练中解放出来,扮演促进社会转型的公共知识分子,或跨越边界的教育工作者,成为领导课程改革、教育改革和社会改革的中坚分子,就必须摆脱"常人自我"的束缚,提升哲学运思能力。
  教师缺乏哲学运思的意识与能力,还有另一方面的深层原因,即受自身的"教育惯习"的影响。"惯习"(habitus)-词最早由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他认为,"惯习"是构筑在实践层面的后天获得的系统,它具有生成结构,它塑造、组织实践,生产着历史,但"惯习"本身又是历史的产物,是一种人们后天获得的各种生成性的系统。"惯习"是行动者实践行为全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它使得行动者在特定环境中具有自动反应能力。布迪厄称"惯习"是一种"体现在人身上的历史",但由于人们将它视为一种"第二天性",以至于已经完全忘记它是一种历史。[7]在布迪厄看来,"惯习"是一种"外在性的内在化"。教师在同一场域内,会逐渐形成一种"惯习"。"惯习"是心智或认知结构,人们依据这些结构而行动。一种"惯习"的形成是长期占据社会场所的某个位置而造成的结果。"惯习"不但持久,也可以移位,即由一个场域转移至另一个场域,但也有可能因为不恰当的"惯习"而不适应。例如,教师往往将自己的角色视为课程的执行者,因此,当新课程改革突出教师的课程发展者、参与者、创新者的时候,教师就因原有的"惯习"而不适应。同样,大多数教师都未能将自己视为哲学运思的教育者,这一旧有"惯习"会影响其哲学运思意识与能力的形成。
  二、哲学运思的形成需要教师成为拥有"专业意识"的教育者
  教师要形成哲学运思,就需要先唤醒其专业意识。那么,何谓专业意识呢?专业意识是指教师对教育本质的认识、学科内容知识的掌握,以及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学生应如何学习等方面的信念,它涵盖了教师对诸种教育实践的观点,例如,教育目标的订定、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组织的形式、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教学的活动流程,以及教学成效的评估等层面。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