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李少红影视作品中的悲剧意识与男权批判(2)

时间:2014-06-20 19:03 点击:
彰显鲜活的女性形象,批判丑陋的男权社会 电视剧版的《雷雨》的改编,体现了李少红从批判父权世界到批判男权世界的叙事风格的改变。在《雷雨》中,周朴园作为整个家族的统治者,而掌握着家族的话语权,是一个彻头彻

  彰显鲜活的女性形象,批判丑陋的男权社会

  电视剧版的《雷雨》的改编,体现了李少红从批判父权世界到批判男权世界的叙事风格的改变。在《雷雨》中,周朴园作为整个家族的统治者,而掌握着家族的话语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施暴者,代表着父权的绝对统治。曹禺原作虽对蘩漪、侍萍、四凤女性给予无限的同情,但仍是从男权视角看待女性悲惨遭遇。李少红导演的《雷雨》,则大胆摈弃了原作的强烈的反封建主题,把原著主要的男性角色置于次要的地位,而大肆褒扬蘩漪“周萍相爱”,从“意识复活”到“爱断情伤”,最后“开枪自杀”这段炽热的爱情。并且大大削减原有的许多其他线索,而沿着周繁之恋这条线索延伸扩展,重构了一个结构简单而主题彰显的故事架构,把繁漪这个人物塑造得愈发的三维与饱满,《雷雨》是从女性的角度叙述故事,面对周朴园的专制和冷漠,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敢恨敢爱的女性,蘩漪没有气馁,用倔强的行为和偏激的语句无畏抵抗,但面对周萍的自私和怯懦时,她却彻底的心寒和绝望,爱人的背叛使她在现实社会找不到出路。蘩漪的心声在主题曲《一生都给你》充分的体现:“我把生命深埋在你的怀里/落下了滚烫的泪一滴一滴/是我是你我要把心里的一句话告诉你/我一无所有只有我自己/不给别人不给别人/一生都给你。”③死在这里并不是放弃,妥协,而是一种极端的反抗方式,蘩漪的死是对以周朴园为代表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公,以周萍为代表的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不齿。电视剧《雷雨》改编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该剧开启了李少红电视剧中女性视点的关照,使传统经典艺术适应时代的日常化、通俗化审美趋势,以对情节的曲折完整、人物形象的丰满的需求。④

  《大明宫词》播出后之所以受到了观众极大的关注,根源在于李少红颠覆了武则天和太平公主的历史形象,让观众从另外一个角度去审视历史人物。在剧中武则天的才能、母性和作为女人的柔美特征都得到了彰显,武则天的极权形象彻底颠覆,太平公主则任性而不自私,当她爱上薛绍以后,自觉地把权力摒弃,显示了对客观对象的尊重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确立,她的悲剧爱情虽令人唏嘘不已,但她对爱情的执著更令人喝彩。在这里,历史被虚化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女性从“被遮蔽”的幕后走上了前台,爱情和亲情成为主线,而广阔的历史和血雨腥风的宫廷斗争只是华丽爱情上演的帷幕。历史上的武则天是不是这样,有没有这样的故事虽有待我们考证,但可以肯定李少红重构了历史,重塑了历史人物,让女性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中国文化传统就是男权的文化,文化对女性的这种压抑就是滋生悲剧命运的根源。因此中国女性的抗争之路充斥着浓重的悲剧意识,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的悲剧人生都是对悲剧现实的一种阐述。

  在封建社会,女性在父权和夫权的双重枷锁中,没有个人意志,服从是惟一的选择。“家”带给女性的是痛彻心扉的创伤,有无数像《橘子红了》中的大太太那样默默承受一切的女性,也有如蘩漪和秀禾那些虽死无悔的反抗的女性,她们的奋斗如此艰难,她们的决死叫人唏嘘,她们的妥协令人抱憾,但试想,在深重的男权思想淫威下,她们又怎能追寻到属于自己的爱情和自由呢?

  现代女性虽从残酷的父亲家庭中逃出,却仍未能告别悲剧宿命,反而是另一类悲剧的开始,依然逃脱不了男权带给她们的痛苦与幻灭。戴锦华曾说:“对于中国现实来说,在理论的意义上我们的确获得了两性间的平等;但真正的平等,距离你是那么遥远。就像一个美国黑人在法律的意义上不受任何歧视,但是在一切的问题上都不可能真正和白人享有同等待遇,同样的机遇。”⑤

  无论是纯情唯美的“宝贝”,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燕妮”,她们虽然在经济上独立了,但精神上并没有真正地独立,由于传统观念对心灵的强烈暗示和麻醉,她们仍然习惯地将期望和生存的意义附着在男性身上。令人欣慰的是,《恋爱中的宝贝》《生死劫》打破了女性希冀男性拯救的虚妄与幻想,燕妮虽然历尽了磨难,但她也已经重新面对生活,过往的磨难并没有使她们失去活下去的勇气,而是以更成熟的心智、更勇敢的态度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劫难。

  总之,对女性心灵的探索、命运的展示和苦难的剖析已经成为李少红观察与把握社会、历史、文化、人性等并进入影视创作的一个视角和切入点,女性悲剧意识则是她创作的基点。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剧中女主角的个人情感命运无不凄凉哀怨、悲惨决绝,但无不暗含着她们对自由理想的执著,对命运悲剧的反抗,在反抗中走向毁灭的凄美历程。⑥从这个意义来说,李少红的影视作品对女性爱情、婚姻悲剧的揭示不仅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有对传统文化的审慎,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兼有社会的、历史、人学意义上的价值。

  注释:

  ①④ 张薇:《影像文化语境下李少红电视剧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第6页,第6页。

  ② 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卷。

  ③ 任亚丽:《李少红电视剧艺术特色探析》,浙江大学,2010年。

  ⑤ 戴锦华:《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知识出版社,1999年。

  ⑥ 赵晓霞:《伊人独酌 眼泪成诗》,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