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道(2)

时间:2014-04-15 13:49 点击:
1、意象的选择 王维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很受道家的影响,如竹、云等意象。竹代表仙风道骨、高洁正直,在道教的仙话传说中经常提到。在很多仙话中,得道成仙之人飞升后就会留下一青竹杖。青竹功用丰富,青竹不仅

  1、意象的选择

  王维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很受道家的影响,如竹、云等意象。竹代表仙风道骨、高洁正直,在道教的仙话传说中经常提到。在很多仙话中,得道成仙之人飞升后就会留下一青竹杖。青竹功用丰富,“青竹不仅是神仙自度的仙化意象,也是神仙度化他人的工具”。ii道教对竹也的确独有情钟,陈寅恪先生说:“天师道对于竹之为物,极称赏其功用。”道教钟情于竹是着眼于其“继嗣”和“寿考”等功能,陈寅恪引《真诰》云:“我按九合内志文曰:竹者为北机上精,受气于玄轩之宿也。所以圆虚内鲜,重阴含素。亦皆植根敷实,结繁众多矣。公试可种竹于内北宇之外,使美者游其下焉。尔乃天感机神,大致继嗣,孕既保全,诞亦寿考。微著之兴,常守利贞。此玄人之秘规,行之者甚验。”iii而这与神仙长生不死的意蕴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竹可以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和形象,在《诗经》中如《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清人陈奂《毛诗传疏》释曰:“以绿竹之美盛,喻武公之质德盛。”但竹与清高隐逸形象联系起来是在魏晋时期。魏晋有不少与竹相关联的隐逸故事,如阮籍、嵇康等“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iv

  在王维的诗歌中,竹意象运用于构建清幽静谧的环境,表达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如《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还有《竹里馆》,篇名就提到竹林,在竹林这个清静之地,诗人“独坐幽篁里”,安静而无一分杂念,享受寂静,这也正是道家所追求的。在其诗歌《桃源行》中描写桃源环境时也提到竹意象——“近入千家散花竹”,诗人在诗歌把竹意象细致刻画,美好的桃源中有悠悠绿竹四处映衬,更显清幽。把竹安插在桃源仙境中,既是道教重视竹的表现,也流露出诗人王维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云意象在王维诗歌中也经常运用。云本身就是漂浮不定的,在诗歌中的意蕴也就更丰富。王维诗歌中经常提到白云意象,如“白云无尽时”、“东山白云意”、“归云时抱峰”、“怅惆故山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等。当诗人行到水穷山尽的时候,诗人不但不在乎自己已步入绝境,反而怡然地欣赏天边的浮云。也就是说当诗人王维置身于自然的美好风光中时,忘记了现实生活中的“我”的存在,去欲返真,这种“忘我”、“弃我”的精神,与庄子关于精神修养的重要法则“坐忘”暗合。

  所以,从意象的选择方面可以看出,王维诗歌中禅宗思想浓厚,但同时也有老庄思想的体现。从竹意象和云意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王维诗歌中表现的清静洒脱之情正是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2、色彩的运用

  苏东坡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v王维除了诗人的身份外,还是画家。因此,王维在诗歌中以画入诗,诗歌中色彩鲜明。其中“青”、“白”二色出现频率最高。用“青”字者,如《斤竹岭》“青翠漾涟漪”,写远看青翠斤竹岭的相貌,似湖水荡漾的涟漪,营造出一个既空净旷远,又细腻柔和的境界。《鹿柴》“复照青苔上”,在幽深空静的山林中,推出青苔的具相,森林中的青苔,并不明显,诗人之所以看得恁清,是因为透入林中的光照。以光见苔,以苔写光,二者互相映衬。《欹湖》“山青卷白云”,乃青、白对比,鲜明淡雅,著一动词“卷”字,不但把静态景写活,也使青山与白云成为浑圆一体的景象,使青山、白云互动,成为连续变幻流动的青山白云图。《北垞》“明灭青林端”,以“青”形容林木的色彩。用“白”字者,如《栾家濑》“白鹭惊复下”,与清波映衬。《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用白与绿对比,突出诗境的鲜活美。还有如“白云雾时尽”、“村边杏花白”、“白水明闲田”、“荆溪白石出”。还有“青”与“白”同时运用的情况,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九江枫树几回青,一片扬州五湖白”等。《送邢桂州》中的诗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以青、白二色相互映衬,突出清净淡雅的情趣。诸多色彩中,王维为何独钟青、白等清淡的冷色调呢?青色在唐代并非荣华富贵之色,在各种颜色官服中,青色代表最低等级。青色又往往和隐士联系在一起,具有超然尘世之意。青色还与道教密切相关,《高士传》称:“老子乘青牛西行。”青色远离荣华富贵,超脱世俗,因而成为道教崇尚的对象。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