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论电影中的现实主义表演创作

时间:2014-04-14 11:46 点击:
[摘要]现实主义表演作为戏剧表演的主流创作方法之一,被用于电影表演教学。电影的特性促使现实主义表演创作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演员镜头前表演与舞台现场表演创作呈现出极大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现实主义表演创作方法依据电影的特性,对演员在体验基础上的体

  [摘要]现实主义表演作为戏剧表演的主流创作方法之一,被用于电影表演教学。电影的特性促使现实主义表演创作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演员镜头前表演与舞台现场表演创作呈现出极大的不同的决定性因素。现实主义表演创作方法依据电影的特性,对演员在“体验基础上的体现”的表演创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幕的纪实性、独特的拍摄方式、封闭的拍摄空间,要求演员在“逼真性”、即兴创作能力、现场适应能力、“信念感”更真实、“真实感”更强等方面都有所调整。

  [关键词]逼真性;即兴创作能力;适应能力;信念感;真实感

  美国著名戏剧理论家贝克说过:一部戏的永久价值在于人物塑造。电影人物形象的塑造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创作,才得以与观众见面。首先,剧本创作。编剧在剧本创作时,就已为电影人物形象奠定了基调。其次,导演的创作。电影是以导演创作为中心的艺术,导演调动摄影机的运动方式、景别、光影、色彩等电影表现手段,形成作品统一的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导演为了让人物形象与镜头语言形成统一的风格,往往对演员表演予以指导,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某种程度上,是导演综合处理的结果。最后,演员的表演。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在理解文学性描述的基础上,融合个人的表演技巧,最终在电影视听手段综合处理的前提下,其扮演的角色才是观众所欣赏到的银幕形象。可见,银幕形象的塑造最终还是依托演员的表演来展现。因此,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思路最终要通过演员的表演来体现。演员的表演是银幕形象创作的最后一个层次。

  “电影表演是演员在摄影机前以自身为造型手段来体现影片内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1]演员在影片整体视听风格的统一下,按照剧本提供的人物基调,融合导演的创作意图,在掌握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创作技巧的基础上,调动个人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以此理解角色,积极调动个人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以此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外部肢体动作、表情、声音等,将剧本中文字描述的静态的人物形象,演绎为银幕上可见可闻的、比文学人物性格更为丰满、形象更为立体的动态的银幕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演员的表演是电影塑造人物形象的重中之重。

  电影表演依托电影艺术的发展而发展,在电影向其他艺术门类借鉴经验的同时,电影表演向其血缘关系最为密切的戏剧表演艺术借鉴经验。戏剧表演作为同是表演艺术的共同性,其戏剧表演理论为电影表演借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戏剧表演理论为电影表演所运用,也因此创作出了诸多优秀的作品和演员。但从艺术媒介决定论的基点出发,电影的传播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戏剧的传播媒介是演员的外部肢体动作和语言,不同的传播媒介,决定了两者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从艺术媒介决定论出发,表现媒介的不同是七大艺术之所以成为独立艺术门类的根本,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的根本特性在于其媒介是“运动的声画影像”。“‘运动的声画影像’的生动、直观、具体性”[2],表明了电影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这也就对电影表演艺术的要求有了新标准。电影演员在塑造银幕角色时,虽然也是用现实主义表演体系的创作方法,以“内心体验”为基础,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有机天性的下意识动作”,实现角色的创作,但依据电影的特性,演员在镜头前的表演,在运用现实主义表演创作方法上有了不同。

  一、电影的表现媒介决定表演“逼真性”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早期理论中曾提到,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角色时,要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去生活。这就是对演员表演的真实性提出标准。但在实践中,演员在进行戏剧表演时,会有意地夸大外部肢体动作和表情,以实现观众的观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