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课程设置中的有机环节,但是由于文学作品本身内容多,跨度大等特点,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障碍。通过欣赏由原著改编的电影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作品的主题以及语言风格,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电影;英美文学教学;应用 英美文学是语言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英美文学作品赏析更是重要的认知和审美活动。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英美文学有助于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鉴赏能力,培养他们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既能促进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又能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然而,英美文学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人文课程的核心及有效载体,其重要性和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肯定和探索。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有以下几点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首先,就英美文学作品本身而言,具有跨度大,内容多等特点,但是英美文学课程的课时却相当有限,这就给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使学生达到知识和能力的双提高;而学生更是要在浩瀚的著作中阅读,分析,欣赏,挂一漏万的情况屡屡出现。第二点,英美文学作品的体裁多样,诗歌,小说,戏剧,散文,不一而足。诗歌和散文篇幅尚短,学生学习起来并没有很吃力。但是与之相比,戏剧和小说的教学难度便大了很多,一部完整的戏剧或者长篇小说需要学生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读懂大意,更不用说分析作品主旨和语言风格;加之语言从中古时期到现代,从英国作家到美国作品,从浪漫派到意识流,语言风格的迥异也增加了学习难度,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现当代影视和数码技术空前发展与普及,学生越来越习惯通过图像来学习知识。加之在英美文学作品基础上改编的电影有很多,这就给英美文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之处。具体如何将电影赏析应用到英美文学教学中呢?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首先,可以将电影赏析与对作者及所处社会背景结合起来。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写作背景,而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也会或多或少地将自身的成长教育经历渗透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作品之前,首先对作者和写作时代有一定的了解。比如,若想更好地学习简·奥斯丁,就要对18世纪的英国,特别是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熟知,而细观奥斯丁的作品都与中产阶级家庭中年轻女性的爱情和婚姻有关,这与作者的生活环境有很大联系。《成为简·奥斯丁》这部电影便从奥斯丁的个人生活入手,将中产阶级的日常起居,消遣娱乐,思想动态全面展现,并让观众对作者的思想认识有了更好的了解。再诸如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他在名剧《皮革马利翁》中讲述了一名教授苦苦训练一名下流社会的卖花女成为上流阶层的窈窕淑女的故事。在好莱坞据此翻拍的《窈窕淑女》中,女主角成功展现了贫苦百姓与上流淑女在英语发音上的巨大差异,诸如双元音[e?]的不同发音,[h]是否应该发音等等。学习了这些音素截然不同的发音才能够懂得卖花女的学习困难,并能读出萧伯纳在剧中对英国阶级制度的嘲讽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