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孔墨之争浅析

时间:2014-04-03 15:19 点击:
摘要:儒家和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为当世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然而两者虽都是积极入世之学,但在救世之策的选择上却是南辕北辙。主要通过比较两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墨子的出身背景和生平经历,分析了二者思想在宗教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认识论四方

  摘要:儒家和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为当世留下了智慧的结晶。然而两者虽都是积极入世之学,但在“救世”之策的选择上却是南辕北辙。主要通过比较两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和墨子的出身背景和生平经历,分析了二者思想在宗教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认识论四方面的不同发展。

  关键词:仁爱;兼爱;儒墨之争;名实之辩

  中图分类号:B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6-0016-02

  先秦时期,周朝分崩离析,诸子百家争鸣。而最为当世所推行的便是儒家、墨家和道家。相比道家思想的虚妄无为,消极入世,孔墨两家都偏向于积极入世。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王桐龄就做出了“孔墨重实际,老派崇虚想;孔墨主力行,老派主无为;孔墨贵人事,老派贵出世;孔墨主勉强,老派明自然;孔墨主干涉,老派主放任”[1]1的论断。儒、墨两家有如许相似之处,所以我们熟知儒、道两家在出世入世态度上的迥然不同,却极少关注儒、墨两家思想的内在冲突,即在“如何积极入世”的方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也引发了两家在宗教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认识论上的诸多争论。然而,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之后,墨学逐渐被湮没,儒墨之争从此没了下文。但两家学说在“治世”、“救世”之策上的迥异,却依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为春秋时期宋国没落贵族的后代,“可说是在奴隶制趋于崩溃时期从贵族中分离出来的士阶层代表,是一个过渡性的人物”[2]57。孔子早年从政,后又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回乡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出身贵族世家,又参与政事,因此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思想其实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他主张恢复周礼,重整社会等级秩序。

  而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则是“一位由手工业工匠而上升的士”[3]2,相比孔子对周礼的推崇,他更向往夏禹时期的社会。他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发现“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于是“背周道而用夏政”。(《淮南子·要略》)他更多地从平民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代表的是当时小生产者和手工业者的利益[3]3。

  两者都出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弱肉强食的时代,正是两者在身世背景和生平经历上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宗教观念、道德观念、政治观念和认识论上的不同。

  一、宗教观念上的区别

  在展开儒墨两家在宗教观念上的差异分析前,我们首先要说明,儒家和墨家的宗教思想与我们寻常所知的宗教是有所不同的。印度的佛教,西方的基督教、犹太教所建立的是一个远离现世社会的彼岸世界,而儒墨两家的宗教思想却是基于现世社会的。但是,儒、墨两家对于天命和鬼神的态度却是不同的。

  (一)对于天命的观念

  在天命方面,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也许与他周游列国却终不受信用的坎坷经历有关,在他看来,贫富贵贱、死生祸福都由天命所决定,是不可抗拒的,无法人为改变。这种天命论继承自夏商周三代的天命观念传统,但孔子也并非完全是听天由命,而是对以往的天命思想做了一定的升华。一方面,孔子保留了“天”的神秘性,以及对于“天”和“天命”的信仰和敬畏,抱有“天道远,人道迩”的态度;另一方面,他不因为承认了“天命”的不可违抗而放弃主观努力。“他所重视的是人们是否尽了自己的责任,真正做出了努力;只要尽到了责任,努力去做了,尽管没有得到成功,也是可以于心安然的”[4]60。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孔子修正了“天”作为上古宗教迷信的形象,而将其与个人的内在道德修养相结合,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没落的奴隶制。

  墨家对于儒家的“天命论”持批判态度,并提出了质问,“自古以及今,生民以来者,亦尝见命之物,闻命之声者乎?”(《非命中》)这集中体现了墨子“非命”的思想。相比孔子生死由天的说法,墨子强调人力,指出人必须通过耕田织布等劳动才能够生活,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墨子还确立了“三表法”对其“非命”思想进行了论证,无论从实践经验还是从历史事实来看,若失去了人的作为,都不会是现在的结果。这是奴隶制瓦解过程中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然而在其“天志”的学说中,墨子又肯定了天的意志,用它来解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认为“天志”是天下万事万物的规矩,是区分是非善恶的标准。从天体运行、季节变化,到国家制度的建立和王公侯爵的设立,都是天的意志,这就又回到了宗教迷信的层面。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