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论苏区红色文艺的文化内蕴(2)

时间:2014-03-27 14:55 点击:
民歌、小调纷纷成为苏区革命歌曲创作的有力凭借。用《苏武牧羊》调填词的《土地革命歌曲》、用民歌调《玉娥郎》填写的《四季读书歌》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用同样的曲调编出不同的歌曲也是这段时期的重要特色。《苏武

  民歌、小调纷纷成为苏区革命歌曲创作的有力凭借。用《苏武牧羊》调填词的《土地革命歌曲》、用民歌调《玉娥郎》填写的《四季读书歌》等都是典型的例子。用同样的曲调编出不同的歌曲也是这段时期的重要特色。《苏武牧羊》的调子还被应用到新歌《骂军阀歌》上。在这些歌曲里,通俗的歌词、大家都很熟悉的题材是歌曲能够被文化水平较低的普通红军战士和群众迅速接受的原因之一。瞿秋白同志曾经指出:“通俗的歌词对群众教育大,没有人写谱就用民歌曲调填词,好听好唱,群众熟悉,能马上流传,比有些创作的曲子还好。”[1]P263因此,苏区时期的本土歌曲的马列化主要是通过歌词的创作和题材的选择实现的。

  苏区的题材丰富多样,但大部分是以政治宣传为主。一种是号召工农起来反抗剥削压迫的歌曲,如在湘鄂川黔苏区的印江、沿河、德江等县流传的歌曲《工农兵联合起来》唱道:“工农兵/联合起来/向前进/万众一心……”[3]P124一种是拥护苏维埃政权的,如在永顺县、桑植县流传的《拥护苏维埃》;一种是鼓励青年参加红军的,如《当兵就要当红军》;一种是反映妇女解放的歌曲,如在桑植县流行的《妇女歌》、《放脚歌》、《妇女放哨歌》;一种是歌颂红军,军民鱼水情的《早盼晚盼红军来》、《爱红军》、《十送红军》等;一种是歌颂党的领导人的,如歌颂贺龙的《贺龙带来红三军》;还有其他一些控诉国民党的黑暗统治的歌曲,如《逃难曲》、《苦债歌》、《抓新兵》,等等。这些以歌颂红军、歌颂党、歌颂苏维埃政权,批判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洋人、地主土豪的剥削的歌曲触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心,使他们鼓起勇气,坚定了和一切反动派斗争,保卫自己的家园和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决心。

  苏区时期的革命歌曲创作,一方面展示了苏区时期根据地受到的苏联文艺理论及马列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用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示了党、红军及苏维埃政权的部分发展史。进行曲、抒情歌曲、表演歌曲、颂歌、叙事歌、小型歌剧等作品形式共同组成了苏区的音乐文化。其中叙事歌由于有时间、有情节,对于研究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党史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叙事歌《1929年的红军》里唱道:“正月里来梅花香/四军全部出井冈/红旗飘飘高举起/吓得白匪起恐慌/二月里来雪花飞/官兵团结心唔灰/大柏岭上迎头击/刘逆士毅狗命危/三月里来气象新/红军浩荡进长江/郭逆凤鸣不量力/长岭寨下命归阴……”[4]P421这首山歌交代了时间、地点、事情,对研究党史、军史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学习、模仿苏联歌曲到扎根于本土民族文化、创作本国特色的红色革命歌曲,七年期间的苏区音乐文化运动经历了开始、繁荣、遭受挫折等阶段,对苏区革命根据地宣传土地革命、保护苏维埃政权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苏区音乐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特色化的过程。可以说,没有包括戏剧运动在内的苏区文化运动,苏区的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进行得那么顺利,马列主义也不可能那么轻易地为广大普通红军指战员和群众所接收,并牢记于心。

  参考文献:

  [1]刘云.中央苏区文化艺术史[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8.

  [2]李晓莹,张青云.20世纪上半叶苏俄音乐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5):78.

  [3]湘鄂川黔苏区革命文化史料汇编[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

  [4]黄健民.革命战争中的兴国山歌[C].中央苏区史研究论文集,1989.

  基金项目:2013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课题“江西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化研究”(JC133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