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无才堪用与选才无能的矛盾(2)

时间:2014-03-07 15:08 点击:
其四,强调人尽其才。陆贽指出,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弃瑕录用者,霸王之道;记过遗才者,衰乱之源。同样,官之典司,有难易闲剧

  其四,强调人尽其才。陆贽指出,“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弃瑕录用者,霸王之道;记过遗才者,衰乱之源”。同样,“官之典司,有难易闲剧之别”,因此,人才使用的关键在于任得其所、用得其能,不能求精太过、嫉恶太甚,一味追求全才,必将陷于无才可用。

  最后,强调量才授用。开元年间,吏部尚书裴光庭创设“循资格”,官员迁擢“无问能否,选满即注。限年蹑级,毋得逾越。非负谴者,皆有升无降”,简单地说就是纯粹按年月、资历提拔干部。对此,陆贽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深刻指出,“迁转甚速,则人心苟而职业不固;甚迟,则人心怠而事守浸衰”。为此,他提出了改进循资格的办法,一是对异能者破格提拔,二是对失职者罢黜惩戒,三是对守常者循序渐进。惟其如此,才能既保持官员队伍的稳定,使“庶品有伦”,又为破格提拔留出空间,使“殊才不滞”。

  陆贽曾经感慨“理道之急,在于得人;而知人之难,圣哲所病”,在其向唐德宗进献的大量奏议中,贯穿始终的正是对于唐王朝人才匮乏的极度焦虑。事实上,陆贽十分清楚,扭转唐王朝自安史之乱以来的颓势,恢复中兴、重振国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才。可惜,囿于时局和官场斗争、风气所限,陆贽所提出的措施并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唐王朝最终也没有解决广聚英才、人尽其才的难题。

  贞观年间,唐太宗有一次敦促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举贤荐才,封德彝回答:“但今未见奇才异能。”唐太宗很不高兴地说:“从来明主都是取人于当时,难道还能借才于异代?何代无贤,但患遗而不知耳!”看来,不论乱世或是治世,任何时候,人才问题都不在于有无,而在于能否被发现。从这一点上,唐太宗与陆贽可以说不谋而合。

  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与其空叹人才难得,不如反思如何才能够发现人才,吸纳人才,使人才脱颖而出,这恐怕正是陆贽在今天留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