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价值来看,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彰显审美功能,正因如此,雅各布逊曾将诗歌定义为“在其审美功能中的语言”。[17]而“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是增强诗歌审美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所谓“陌生化”指的是能重新唤起人们对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们对世界的感受方式,达到使惯常事物再次具有“可感性”(perceptibility)目的的手段方式。这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从文学作品接受角度提出的文艺批评理论。[6]该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价值在于让人们通过阅读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在这一感觉的过程中产生审美的快感。审美感觉的过程越长,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就越强。“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要实现文学作品的陌生化,语言的陌生化是首要的保证与条件。
整合思维在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概念整合需要通过不同心理空间的映现、匹配和投射才能最终形成整合空间。在这一过程中,参与整合的概念进行了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压缩,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此外,整合而成的词汇或句式表达未能固化下来并被人们熟知,因而对整合空间的理解必然会难于对任何一个输入空间的理解。另外,整合空间还可以作为输入空间参与新的整合网络。经过一次或多次的整合,整合空间的语言在形式上更加新奇特异,在语义上更加晦涩难懂。这样整合空间的语言形式和语义表达与整合前的语言势必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增加了诗歌语言的审美难度,拉长了审美欣赏的时间,造成了诗歌语言陌生化、奇特化的美学效果,使读者获得了美的体验。
在诗学理论中,英美新批评学派提出了“含混”“反讽”“佯谬”“悖理”等理论,[5]前苏联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提出了把诗歌确定为“受阻的、扭曲的语言”的观点,?这些观点与“陌生化”一样,都是对诗歌语言变异或偏离常规的描述。诗歌语言就是通过这种陌生化、独特化、新奇化的方式来获得美学效果的。偏离常规语法带来的审美效果,清代学者称之为“无理而妙”。“无理而妙”的诗歌理论,反映了近代诗人对诗歌语言突破常规的朦胧认识。
五结论
本文基于对“当代诗歌语料库”中大量实例的分析,从概念整合的角度对汉语诗歌语言的特点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研究和深入分析。我们的基本结论是,概念整合是汉语诗歌作品最重要的语言特点之一,概念整合可以在汉语诗歌作品的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实现。诗歌语言这一特点意味着,要想真正理解诗歌作品的表层意义和深层蕴含,不能完全按照“组合语义学”(compositionalsemantics)的操作程序,对诗歌的含义作简单的加合和直接的推导,还要借助概念整合理论来推导整合后浮现的新的意义。
概念整合符合诗歌语体的交际功能与语体特征,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诗歌语言精炼的内在要求;其二,表达不同层次和类型复杂内心情感的需要;其三,语言陌生化的诗歌美学需要。借助概念整合,诗歌可以通过整合后浮现的新的意义表达一种震撼的效果,[8]实现诗学效果的最大化体现。
诗歌是诗人表达自己独特审美体验的一种无可替代的文学形式,与小说、散文、戏剧等文体相比,其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以往的研究把诗歌语言的特点笼统地概括为凝练和简洁之类,只触及了诗歌语言的表象,未能揭示诗歌语言形成的本质。将概念整合看作诗歌语言运作的机制之一,能够从根本上解释诗歌语言的动态建构机制与诗歌意义的复杂生成过程。
【参考文献】
[1]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二卷[M].李辉凡,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弗里德里希.现代诗歌的结构[M].李双志,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3]高万云.汉语诗歌的语法学研究[J].河北师院学报,1993(2).
[4]高原.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诗歌的互文性——以李清照词《临江仙》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1).
[5]姜超.诗之魅惑在佯谬[J].写作,2008(15).
[6]钱佼汝.“文学性”和“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早期的两大理论支柱[J].外国文学评论,1989(1).
[7]瑞恰兹.文学批评原理[M].杨自伍,译.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
[8]沈家煊.语法与认知:概念整合与浮现意义[J].修辞学习,2006(5).
[9]汪少华,樊欣.概念隐喻、概念整合与语篇连贯——以一则商业报道为例[J].外语研究,2009(4).
[10]王怀春.现代新诗的语言与文体问题再认识[J].福建论坛,2009(4).
[11]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