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电影与物是否存在一种以客体为导向的电影理论(上篇)

时间:2015-10-21 09:18 点击:
【论文摘要】在动画视听语言中,要分析和认识视听元素,了解和掌握元素的组合规律,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动画视听语言与电影视听语言的区别。动画电影的特性主要表现在预设性、虚拟性。作为电影语言的一个重要分支,由于艺术的要求和技术的发展,动画视听语言在一定程
  【论文摘要】本文试图通过引入思辨实在论(Speculativerealism)的相关思考,重新考察电影与物(Thing)之间复杂及模糊的本体关联。电影长久以来作为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主体化工程,抑或以认知作为核心架构的美学范式,其实都将“非人”的存在,即物排除在电影理论的话语范畴之外。这篇论文作为一个庞大研究工作的初步尝试,希冀以物作为某种贯穿始终的线索,反转电影理论史中以主体中心的结构,从而获取一种以客体为导向的电影理论模型的可能。
  【论文关键词】思辨实在论;以客体为导向的哲学;物;主体
  思辨实在论是一场最近在西方哲学界兴起的“以客体为导向的哲学”(ObjectOrientedPhilosophy)的思想运动,在世界范围内业已渐进成为一场重要的思潮——所谓的“思辨转向”(Speculativeturn)。其以法国哲学家甘丹·梅亚苏(QuentinMeillassoux)的著作《有限之后》(Aprèslafinitude,2006)为发端,以2007年于伦敦大学金匠学院(GoldsmithsCollege,UniversityofLondon)召开的“思辨实在论:一日工作坊”为标志性事件,在短时间内便激起了激进思想领域诸多年轻学者的共鸣,其中包括RayBrassier,IainHamilton,GrahamHarman等,且在更广大的范围也有如拉图尔(BrunoLatour)、巴迪欧(AlainBadiou)、齐泽克这样的前辈哲学家进行呼应与对话。虽然其仍然处于被检视与自我检视的阶段,并没有成为可确定遵循的学术规则与范式,然而新生学派带来的思想强度却迫使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之后、已充满惰性的大陆哲学内部焕发出某种炫目的未来感。
  思辨实在论,或者“OOO”(ObjectOrientedOntology的简称)其核心观念在于对于当下世界中积聚的众多非人(科技,生态,互联网等)现象开展思辨工作,并试图针对外在于思维或语言之外的领域建构某种新的本体论。而我在此所试图阐述的主题被收束得十分有限:仅仅在电影内部去探讨物的问题。其实电影与物的关系在电影理论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被提及,只不过目前来看,就这个问题的思考要么已经过于古早,要么就是新的论题还没有被彻底开发出来。所以,本文一方面是对电影理论中关于物的既有探讨的梳理,同时也希望能从中开启一些新的讨论可能——这个讨论其实已经在当代艺术领域大规模展开,因其切合了当下策展形式与理念的需求,以及一部分艺术家所从事的“研究”工作,这种倾向从2012年的卡塞尔文献展(DOCUMENTA13)所强调的“创伤性的物”,到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百科宫殿”都有很直接的呈现。
  一、批判哲学的遗产
  也许首先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电影是一种物(Thing)吗?抑或者,什么是无人的电影(Nonhumancinema)?在上海新时线艺术中心(ChronusArtCenter)举办的名为《未来电影》的讲座中,艺术家邵志飞(JefferyShaw)在开场讲了一段话:“曾经,我是创造‘物’的(Makingthings)艺术家,比如雕塑,绘画,但后来我决定不再创造‘物’了,我转而开始为公众创造一种充满机遇的情势(Situationofopportunity)。”他甚至在幻灯图片上打出了“Nothing”的大大字样,非常清晰的是,在这个讲座中“情势”已影响其后来的电影创作。无论此处的“未来电影”意味着多少技术成分或物质建构作为其基础,它依然被当作了“物”的对立物。这是一段很有趣的表达,艺术家将自身从传统艺术媒介向所谓的新媒体,尤其是电影装置(Cinematicinstallation)的转向,定义为一种从物向“非物”的情势的转向。这里似乎在暗示,我们可以称为“物”的一定是实体的、有形的、空间性的,而时间性的、非物质性的、互动的影像,无论是电影,还是其他媒体图像,都无法被称为“物”,而更多的是一种情势:处于潜在与可能性状态下,是可分享的、等待主体激活的事件。
  然而,我们可以将邵志飞的这种貌似“当代”的评论,还原为某种“现象学”气质十足的论断:他试图将对于电影的认识建立在对“物”的确定形态的反对上,而且区别了创造(Make)过程的不同含义:对物的创造与对情势的创造。这就如同将塞尚前印象派阶段的作品称为“物”,而将他成为印象派一员之后的作品称为“绘画”一样:邵志飞在这里似乎在对某种艺术的“真实”状况进行着自己的描述,而且带有某种伦理上评判。这里存在的现象学思想机器似乎是:电影不同于其他作为“物”的艺术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多义与开放的过程,期待观者的介入与互动,进而成为某种带有主体化进程色彩的美学创造——而这些绝不是“物”可以来实现的。他所理解的这种进程,其实就如巴赞在电影的长镜头与景深中看到的一样,意即电影可以提供一种使现实与主体间距离迫近的视觉方案,而巴赞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也意在使如邵志飞所强调的“公众”,得以参与到对“现实”,或者说“情势”的新感知的美学历练中。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