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对革命党人崇高革命气节的描写,敌人对革命党人进行残酷迫害的方式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是面对这些折磨,革命党人的意志一点没被消灭,反而更加坚定,更加让敌人害怕,更加反衬出敌人的渺小与卑微。面对非人的折磨,最伟大的革命共产党员女性形象江姐更是说出了“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再次,小说不止一次提到敌人用死亡来威胁革命者,而死亡对一个坚定地革命者来说,是一种多么无力的威胁。成岗在牺牲前喊出“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人民革命胜利万岁!”这些洪亮的口号,类似的还有黄以声将军直到生命的最后关头也要全力喊出“消灭******法西斯……”,因为这是支持着他活着的精神信仰。江姐面对死亡则是“异常平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反而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的感受。在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候,许云峰面对着特务的秘密暗杀,特务很不解的问许云峰,“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惜你个人却看不见自己的胜利了,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许云峰则觉得特务的下场更可悲,既无法逃避历史的惩罚,人民的制裁,也无法逃避心里的空虚与绝望,而且前途是一片漆黑的渺茫。此时,他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牺牲的场景多么的悲壮,这些都充分刻画了革命先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二、典型化的场景描写:文章中典型化的场景描写表现在对即将有大事发生的“前兆”性的描写:
(一)文章开头对重庆社会背景的描写,预示着重庆革命斗争形势的激烈,即将在重庆发生大规模的,改天换日的革命斗争。山城被浓云迷雾笼罩着,暗示了******统治下重庆严酷的白色恐怖;阴沉沉的早晨,把人们带进了动荡年代里的又一个年头;用钞票代替彩绸从雾气弥漫的楼顶垂悬下来,“新年大贱卖,不顾血本”的大字招贴,这些招贴的后面隐藏着濒于破产的苦脸,说明这个繁荣的市区是“变态的”假象;报童吆喝的当天的新闻,“本市新闻,公教人员困年关,全家服毒”连公务员都不能生存,那生存在最底层劳动大众又如何生活,说明了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反抗压迫的力量正在酝酿。
(二)文章结尾对越狱斗争的描写:革命即将胜利,敌人已经开始大量的屠杀被捕的革命党人,革命党人正准备做最后的越狱斗争。这是迎接革命胜利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夜深了。歌乐山上的狂风,一阵紧似一阵地呼啸着飞卷落叶,寒冷彻骨。签子门外半明半暗的狱灯,在咆哮的狂风中不住地摇晃”。狂风暗示了紧张的时刻到了,突出了敌人在秘密紧张的进行屠杀革命党人了。文章的结尾描写了关押革命者的渣滓洞燃烧着熊熊的烈火,白公馆被粉碎,中美合作所魔窟在脚下崩溃,毁灭。对狱中斗争胜利的描写,“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上。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说明了被******白色恐怖控制的重庆,在革命先烈的英雄斗争下,已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
《红岩》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因而在创作时不是单一模式的写作,而是典型化的写作,这种写作使得小说内容真实,读者理解了革命先烈在狱中所受的折磨,为争取革命胜利所做的斗争。
【参考文献】
[1]罗广斌、杨益言.《红岩》[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278,449,606,648.
[2]朱寨.《时代革命精神的光辉——读红岩》[J].文学评论,1963(6).
[3]赵联成.《重读“红色经典”》[J].渤海大学学报,20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