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微博文学的文学特征及文化意义

时间:2014-09-22 15:19 点击:
摘 要:微博文学作为网络文学的新宠,以简短、草根、快速的特点掀起了全民创作的文学热潮。本文旨在通过对微博文学的文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文学意义,以窥探文学新形态衍生发展的可能。 关键词:微博文学;后现代;特征;文学批评 微博(micro-blog)的理念最
  摘 要:微博文学作为网络文学的新宠,以简短、草根、快速的特点掀起了全民创作的文学热潮。本文旨在通过对微博文学的文学特征的分析探讨其文学意义,以窥探文学新形态衍生发展的可能。 
 
  关键词:微博文学;后现代;特征;文学批评 
 
  微博(micro-blog)的理念最早由美国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提出,而“微博文学”的提法,首先见于欧阳友权和吴文英的《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一文。微博文学作为泛文学的一种,讲求文字与审美的结合:首先,微博以文字的形态呈现,技术的改进促使微博在进行文字型文本创作的同时可以上传或链接图片、视频、音频,但是不管怎样,文字始终是传达微博内涵的最根本和最主要的方式。其次,微博用户在发布、分享信息的同时注重感性与体验性的观察,即从具体实践中寻找文学的审美价值,用自己的经验去体会意义,似乎什么都没有说,但是什么又都说了。读者在微博中形成的审美体验既传承了传统文学的审美机制(如通过文字符号传递意义,通过观念和想象构造审美体验),又关乎具体人生的自由、幸福与状态。因此,微博是文字的,是审美的,是泛文学的。 
 
  一、微博文学的特征 
 
  首先,微博文学具有语言精炼化的特点。微博全文最多140字,如何用有限的字数尽可能多地表达充分而饱满的含义,就涉及到语言的精炼化。《文心雕龙?熔裁》中讲到的“情周而不繁,辞运而不滥”旨在强调行文要注重熔意炼辞,繁简有度。微博中字数的限制要求作者用尽量节省的笔墨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并使其具有凝炼性与节奏感。例如: 
 
  守一座桥,等一个人,孤寂,死寂,四季,相依 
 
  全文加上标点仅有21个字,一个“守”,一个“等”,将等待的执着与坚守表现出来,稍加联想,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好似一副水墨画:等待夫君的女子伫立桥头,向着爱人离去的方向日夜祈盼,花荣,花落,雁来,雁去,与她相依的不过是四季的变幻与无边的孤寂。这类似国画中的“留白”,与挥毫泼墨的大写意相比,留白在有声与无声之间,成为诠释微博文本最有力的方式,造成了“睹一事于句中,反三隅于句外”的效果。 微博文学本身的短小不但不会影响其意义表达的完整性,反而会促使作者在谋篇布局、修辞用字上下功夫,使微博文学成为一种高度的浓缩艺术,在突破新媒体的情况下形成由多终端技术、感官式审美、快餐式阅读量身定制的新的写作体式。 
 
  其次,微博文学是那咯索斯“自恋化”的表达。微博文学是大众在虚拟的写作环境中用个性化的语言来塑造自我的情感宣泄。文学不再是经国载道的专属,而成为一项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活动。微博文学的作者犹如希腊神话中的那咯索斯,在创作时无不表现出明显的自恋化倾向。弗洛伊德的“自我”、“本我”、“超我”理论与微博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不谋而合。微博文学是本我的真实坦露。与传统写作对创作主体文艺修养和素材积累的要求不同,微博文学大多是瞬间的、流动的情感表达,受无意识创作的直接驱使,最接近创作主题的原始意识。因此,可以说微博就是对生活中激发的某种紧张的缓解状态下的原发性创作。其次,微博文学是自我的真实展示。微博文学的创作中,主体创作动机的激发受“本我”瞬时的表达欲望冲动支配,但又将由“本我”原初性的表达欲求自然转入审美欲求中,形成自觉的创作意识。这一过程必然或多或少注入主体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情感基调、价值取向等认知因素,在获得本我表达欲求满足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展示的欲求。最后,微博文学是一种超我表述。要达到文学审美的最高境界就要在充分展示现实自我的同时注重塑造理想自我。微博文学的创作主体除了对现实对象的表述外,还会根据自身的精神追求,充分发挥想象的表述“天性”,借助语言表意的无限可能使许多微博文学作品在方寸之间呈现肌体丰盈而神韵空灵的意象,展现出广阔的理想境界。对“我”的重视及表达无疑带有明显的自恋化倾向。 
 
  再次,微博文学是日常生活的快门式摄取。日常生活描述的是现象,阐释的却是本质,日常生活和审美本质是独立存在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为人生而艺术”、“为人生而文学”的传统的回归,一以贯之的文学实践的刚性需求要求艺术的价值走向生活,走向人生的此时此刻。例如: 
 
  冬至,在公司吃了饺子,但是没有妈妈的味道。 
 
  这仅仅是描述了一个事实:自己过了一个没有母亲的冬至,但是很多身在异乡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共鸣,现象是冬至自己吃饺子,本质是思乡。这种对日常生活的书写抛弃了现代主义时期宏大叙事的原则与“风云际会”的主题,将目光转向后现代的日常生活,就像利奥塔所认为的那样,宏大叙事在后工业时代失去了它的合法性,所以后现代就是“对宏大叙事的不信任”,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琐碎的、微观的、局部的“细小叙事”。 
 
  最后,微博文学是多媒介的众声合唱。微博文学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文本图文并茂,音响逼真,动作传神,在时空交错,动静配合的多位立体观感中身临其境,实现了媒体间的表意转换和融合,感性的直观体验得到强化,有效补充了文字信息的表现力,使文字与视听媒介共同组成了诗意的文本,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审美效果,一边听音乐,一边浏览图片,一边阅读文字就成了人们刷微博时的常态。在多媒介技术光环下创生的微博文学,正经历着文学与图像的精彩博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使文学走向蜕变与涅槃。它不断地更新着我们的思维方式、表现方法和审美向度,使得文学在图文共存,多媒介互融中越来越趋向综合艺术。 
 
  二、微博文学的文化意义 
 
  首先,微博文学降低了传统文学批评的门槛。传统的文学批评专业性较强,对于大众而言具有排他性。微博文学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普通大众能够接触到文学批评,使文学批评大众化;微博使得文学批评的圈子不断扩大,使文学批评社会化、多元化。同时,微博文学对传统文学批评的影响还表现在读者与作者的和互动上。之前的互动从最早的读者信箱到后来的作家博客,都是单向的,作家不能及时全面地得到作品的反馈;微博文学的应运而生使得作者与读者之间是树形辐射的关系,作品一经发布,就马上在读者中引起反映,从而引起作者与读者间对作品的直接交流,对于部分作品,还会形成一个脱离文本本身的针对批评的批评,这样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二次创作。 
 
  其次,微博文学促进“草根”文化兴起与话语权利的民间回归。微博文学的大众化创作使创作的门槛消失,“草根”群体和作家一样可以创作出水平卓越、反响热烈的作品。全民性的参与滋养并发展了“草根”性的微博文学;浓厚的“草根”气息又使得微博文学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更具有群众基础。微博文学为“草根”提供了发声的机会,从而也促进话语权回归到民间。微博文学的无门槛能够让大众以“作者”的身份进入公共话语言说系统,由社会的旁观者变成切实的参与者。微博兴起之后,只要有公共事件发生,微博就借助冷幽默、双关语、暗讽等形式变成人们表达意见、甚至干预政治的领地。例如针对李刚之子事件和李天一事件,人们运用对联这一文学形式在网上调侃 
 
  “上联:恨爹不成刚;下联:怨爸不双江;横批:投胎姓李”。 
 
  在这种狂欢性的氛围中,微博文学加速了具有相同利益诉求的个体迅速地走在一起,最终对实践的走向产生压力,充分展示了民间话语的力量。 
 
  微博文学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它简洁精短的文本形式,迅速便捷的发表方式,成为当今人民对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个性化表达中最有效的文学样式。纵观文学发展史,每一次新兴文学样式的出现都会经历一些质疑和审视,微博文学亦是如此。尽管微博文学的兴起时间不长,在创作和审美形态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我们要正视,在今后的研究中得以更好地解决。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本体论[M].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4 
 
  [2]欧阳友权、吴文英. 微博客:网络传播的“软文学”[J].文艺理论研究, 2010[4] 
 
  [3]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的学理形态[M]. 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4]刘勰.文心雕龙注释[M].周振甫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7 
 
  [5][美]弗?杰姆逊.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 唐小兵译,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8 
 
  [6]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自我与本我[M].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0 
 
  [7]王岳川. 中国后现代话语[M]. 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