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初中数学作业多样化设计的实践(2)

时间:2014-05-26 14:50 点击:
(二)数学实践 数学的起源、发展和生活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数学的学习虽然更多的是靠间接经验,但若条件允许,让学生在数学实践(观察、测量、各类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中获取直接经验,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数学实践

  数学的起源、发展和生活生产实践密切联系,数学的学习虽然更多的是靠间接经验,但若条件允许,让学生在数学实践(观察、测量、各类操作、计算、解决问题等)中获取直接经验,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中数学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比较基础,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只要教师留意,许多时候都能够就所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

  布置过这样一个实践作业:测量河对岸(不能到达)树的高度。学生两人一组,经过制定方案,实施测量,完成计算,交流比较四个环节后,学生热情高涨,提出的方案各种各样,不仅交流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而且练习和考试时,碰到类似的题,正确率比以前各届学生都要高。这也许就是实践出真知吧。

  (三)数学命题

  “请你当老师,出题考别人”,一个教学环节后的练习可以由学生命题,各种考试也可以由学生命题。命题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角色,更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入透彻地理解。学生需要考虑题型、知识点、难度、不同的解法等因素,命题包含了比解题更多的智力活动,学生参与其中,也乐在其中。

  教师需要确定命题的要求,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该如何做。在学习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时,要求学生仿照黑板上的例题出3道题给同桌做。规定命题时间2分钟,解题时间2分钟,在规定时间内命题正确数和解题正确数多者为获胜。规则还没说完,学生就哗哗地忙开了。教师只需旁观,做裁判。

  有时,周末作业就是出一份试卷。明确知识范围,资料范围,试卷结构。要求命题人提供各题的答案,知识点和详细解答。因为回到学校后,水平相近的学生之间要交换试卷考对方,得分高者胜,出错题或者本人不会的题,算对方得分,所以为了取胜,许多学生会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命题(其实是自己在钻研、学习数学)。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没有学生埋怨作业多。

  (四)数学阅读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

  被弱化成解题的数学学习显然难以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让学生看到、体会到完整的数学,有血有肉的数学,而不是被考试和教辅资料“抽象”得只剩下干巴巴的枝干——习题的数学,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故事、数学游戏、趣味数学等丰富的数学内容。

  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数学阅读,除了教材上的阅读材料外,还从图书馆借来数学课外书,例如《初中数学大世界》、《哈佛激发学生的300个数学游戏》、《数学思维树》、《乐在其中的数学》、《数学与哲学》等几十本,放在教室的书柜里,供学生阅读,偶尔一个周末,数学作业就是读一本数学课外书。

  数学阅读或多或少改变了学生数学学习心态。一位学生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最近看的一些数学课外书(虽然有些内容看不懂),大大改变了我对数学的看法,原来数学这么丰富有趣。…感觉数学就像一座大大的宫殿,而我正站在门口朝里面张望。

  三、反思

  在多样化作业的实践中,感受最深的不是作业带来的效果,而是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和作业中的表现。他们的热情、兴趣、能力展现在其中。

  学生让我明白,他们说:作业太多了。真实的含义是:又是这样的纸笔练习,毫无新意,单调乏味,我不喜欢。对于正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丰富多彩、有吸引力才最重要。多样化作业符合他们的学习心理。看到他们交起来的试卷和答案,书写工整,详细清晰,我就明白,他们不怕多,不怕挑战,怕单调的重复。

  对于教师而言,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感受,研究他们的心理也许比钻研教材、收集考题更有意义。有时,不是教师看不到这一点,而是能否打破习惯,迈出改变的一步。

  不管什么形式的数学作业,应该有共同的原则。第一是适量,不要太多。第二是适合,作业分层,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作业,或者相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发挥,例如:出试卷。第三是适情,学生有兴趣,愿意做,至少不抵触。因此,与传统作业相比,多样化作业可能更受学生欢迎。

  收稿日期:2014-04-1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