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议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1-05-19 10:09 点击: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发现、提问、解答的过程就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将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数学化过程。在课堂教学过
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符合新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以一个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发现、提问、解答的过程就是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将应用数学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的数学化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一个初中教师应该重视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对教材进行分析与探究,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将学生引入到教师的教学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本文主要探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为学生提供有利于问题意识培养的素材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应用的广泛性,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而问题意识的培养首先需要的就是有能够引起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的素材。为学生提供生活素材或者趣味性的素材,将问题隐藏在这些素材中,让学生去思考、去发现,然后提出问题,慢慢地学生就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对事物产生质疑,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让数学课堂充满了趣味性与生活气息。在学习正弦、余弦定理的时候,可以利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如小明沿着某斜坡向上行走了13m 后,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5m,如果他沿着该斜坡行走了20m,那么他的相对位置升高了多少? 行走了多少米呢? 又如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的原理来测试:东西两炮台A、B 相距2000 米,同时发现入侵敌舰C,炮台A 测得敌舰C 在它的南偏东40°的方向, 炮台B 测得敌舰C在它的正南方,试求敌舰与两炮台的距离? 这个题目的设置,充满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去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感觉。而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的思维习惯,就要先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只有学生乐于思考、乐于质疑,才会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这正如的古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所以在数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设置这样一个练习: 小华每天起床后要做的事情有穿衣( 4 分钟) 、整理床( 3 分钟) 、洗脸梳头( 5 分钟) 、上厕所( 5 分钟) 、烧饭( 20 分钟) 、吃早饭( 12 分钟) ,完成这些工作共需49 分钟,你认为最合理的安排应是多少分钟? 要合理安排时间,就必须抓住烧饭这一环节,争取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多项工作。所以应该是穿衣( 4 分钟) 、烧饭( 20 分钟) [内含整理床( 3 分钟) 、洗脸梳头( 5 分钟) 、上厕所( 5 分钟) ]、吃早饭( 12 分钟) ,这样只需要36 分钟,比以前节约13 分钟。充满趣味性的学习,又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关,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采取多种方式让学生生疑
初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是不会陌生的,他们从小就接触数学,可谓“ 形影不离”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问题,是不难的,难的是如何让学生去思考解决的方法、重新认识问题。
1. 多问
在传统的观念里,教师一直作为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上不许学生“ 插嘴” ,认为这是学生在扰乱课堂纪律。这时候教师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学生的“ 插嘴” ,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根据先前学习过的等腰三角形的知识,来思考一下下列几个问题:( 1) 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2)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 上述性质你是怎么得到的?( 不妨动手操作做一做)( 4) 这些性质都是真命题吗? 你能否用从基本事实出发,对它们进行证明? 怎样证明: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2. 敢思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不代表学生就会解答问题,这时候还需要培养学生大胆猜想、验证结论的习惯,让学生个性思维在数学的学习中得到最大的发挥,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小明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走了20 米,又走了30 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 你能把所有情况设想完整吗?
对于情境问题,可讨论如下:( 1) 若两次都是向东走,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他一共向东走了50 米。可表示为:( +20) +( +30)=+50,即小明在原来的位置的东方50 米处;( 2) 若两次都是向西走,由实验可知,小明位于西方50 米。可表示为:( -20) +( -30) =-50;( 3) 若第一次向东,第二次向西,通过实验可知,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 米处。可表示为:( +20) +( -30) =-10;( 4) 若第一次向西,第二次向东,通过实验可知,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10 米处。可表示为:( -20) +( +30) =+10.本身这个问题就比较复杂,而且还结合了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法则,所以需要学生敢于去想,多想,才能把问题考虑全面。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多思、多想,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才能为创新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多思、多想的意识,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让学生自主的发挥,个性化的发展。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