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文本解释是文学教育的基石

时间:2014-04-23 17:09 点击:
内容摘要:当前文学教育存在着方向不明和理论依据模糊的现象,笔者试图围绕文学阅读的对象和理解的方向,作出合乎文学教育规律的解释和说明,为文学教育在中小学的成功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文学解释作品意义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是师生共同面对文

  内容摘要:当前文学教育存在着方向不明和理论依据模糊的现象,笔者试图围绕文学阅读的对象和理解的方向,作出合乎文学教育规律的解释和说明,为文学教育在中小学的成功实施提供理论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文学解释作品意义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是师生共同面对文学文本的话语解释,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建构其精神境界的活动。这种话语解释既应遵循文学解释学的一般规律,也要合乎阅读教学的特殊规律。因而有必要探讨文学解释学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以提高文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一.文学解释学曾经发生的重心转移

  文学文本解释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学教育的成败,因为文学文本是其主要凭借和依托,是呈现和重构文学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前提。长期以来,文学解释的重心何在的争论和变迁,影响了语文教师处理文学文本的策略和方法,并在特定时期对文学文本的正确解读产生了游移。

  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文学解释是以作家为中心的。以作家为中心的文学解释,势必要重视作家的思想变化对作品意义的重大作用。在这样的目标追逐下,遇到了文学解释的现实困境。因为作家的人生经历伴随岁月的流逝永不再来,加上作家的思想变化并不能直接接触,这样时代背景的真实性也就难以得到还原。因此在有限的背景材料和作家生平中,并不能真正找到文学解释上的科学依据,给文学解释带来现实操作的难题。这样以作家为中心的文学解释虽貌似客观,却主观性很强。语文教师单凭只言片语的权威话语印证并不能奏效,就只能依附于教参的权威解释,跌跌撞撞地奔行在毫无目标的文学教育的迷途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解释开始回归自身,强调以作品为中心,将目光聚焦在作品的原始意义上。这势必要强调作品中固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韵味,这样作品的原意追逐和审美探询已经成为语文课堂的阅读方向。而现实的情况却是,作品的意义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阅读者的审美经验和生活阅历的制约,随着读者的不同而发生改变。不但不同时代的读者面对同一文学文本会产生不同的意义结论和审美价值的判断,甚至同一读者在不同人生阶段或心路历程来阅读同一文学文本感觉也会发生变化。这些足以证明,文学解释对作品原意的探寻已经变得十分渺茫,这种刻板僵化的追逐很不切合文学阅读教学的客观实际。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文学解释学悄悄地转向以读者为中心。在文学阅读教学中,关注到了读者独特的解释文学文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学教育转变为要充分发挥读者的阅读心智和审美潜能。阅读教学开始赋予读者灵活而聪慧地解释文学文本的权利,语文课堂已经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众多语文教育者的眼里,文学文本自身因其形象的灵动和多变、语言的模糊和多义,所以文学文本的意义和文学文本的结构都具有不确定性,每个阅读者只能借助想象和联想恢复文学作品所描述的生活全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引领学生把被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把不连贯的图景整合得连续有序,把文本潜在意义给予重新拆解和重新建构。

  进入新世纪的短短数年内,文学教育开始关注语文教学的自身规律,开始探寻文学解释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规律和路子。事实上,在众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眼里,文学解释不必拘泥于作家的个人身世,作家的生活经验仅仅作为辅助的参考。文学解释也不必绝对真实地描述复活作品的原意,作品的原意仅仅作为方向的参考。文学解释也不必压抑读者的审美创意和合理推测,只不过读者的推测要合理节制。在广大的语文教师眼中,文学解释学不是复原作家历史,也不是复活作品原意,也不是任读者毫无根据地妄加猜谜。这时候的文学教育巧妙地将上述三者结合起来,让作家、作品、读者连动形成鲜活的生活图景,在这生活图景中完成复杂的心灵交流和思想碰撞。而联系上述三者的就是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抓住语言形式而进行富有创意、贴近生活的联想和想象,是当下文学解释学的亮点。这是由于“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在从内容上去深究探讨,倒在从文字的形式上去获得理解和发表的能力。凡是文字,都是作者的表现。不管所表现的是一桩事情、一种道理、一件东西或一片情感,总之逃不了是表现。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情感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①因此引领学生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品位和作品内涵的领悟,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和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已成为语文教师的自觉追求。

  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证明,文学解释离不开对文学文本的语言形式的细心把玩和耐心品味,离不开读者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体验的参与,离不开读者富有创意地再造文学文本。只有这样作品的形象才会跃然纸上而呼之欲出,只有这样作品的意义才能不断地被发现并不停地刷新或重组。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解释是创造,也是欣赏。没有了创造,便没有了欣赏。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