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析微型小说《提升报告》中的语境差现象

时间:2014-04-17 15:24 点击:
摘要:小说的阅读需要一个特定的语境帮助读者了解作品,这个语境往往是跟小说语体相关的各种言语因素、非言语因素,并包括与小说中特定词语相关的上下文、时间、空间等因素构成,但作者若有意无意地设置某种差值现象往往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微型小说《

  摘要:小说的阅读需要一个特定的语境帮助读者了解作品,这个语境往往是跟小说语体相关的各种言语因素、非言语因素,并包括与小说中特定“词语”相关的上下文、时间、空间等因素构成,但作者若有意无意地设置某种差值现象往往会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微型小说《提升报告》就是如此。本文尝试从语境差的角度对该篇微型小说进行解读,分析作品内各个语境要素之间的差异现象,并从中试图寻找阅读这类作品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语境微型小说语境差

  陈亨初的微型小说《提升报告》刊发于《小说界》1986年第2期的“全国微型小说大赛专辑”上,一经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该小说使用“变形”的手法,用公文语体书写四份提升报告及其上级批文,而小说的语体却相对宽松自由,嬉笑怒骂皆可成文,极少有人运用公文的语体来写小说。公文的特殊性,形成了一套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语言体系,其基调偏重于庄重、周密、明确、规范,风格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1]《提升报告》反小说传统的写法,在语境层面就造成阅读困扰,本文尝试从语境的各个层面进行解读。

  一、语符层面的语境差

  作品内的各个语境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语境整体,其在表现内容、形式、时间、空间、对象、情景等语境因素有时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错位。[2]本篇给人的第一观感既上行文采用严谨的公文语体而上级的批复却采用口语语体如“再看”、“抓得不紧”、“可惜”等明显带有玩笑口吻的语词风格,这种突兀跟公文有显著的区别。报告是行事文体,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递送的陈述性上行公文。其基本功能是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3]个人的升迁事迹用报告的形式似乎不妥,而用请示的形式可能会稍好一些。

  《提升报告》用报告的形式来反映一个人的升迁问题,这的确让读者有些“抓狂”。进一步说,既是提升报告,报告主体也应该出现来说明自己能得到升迁的理由,而该作主人公却一再“消失”,没有针对上级机关的批复做出相关的回应而是一再隐忍,仅通过“第三者”来反映自己的事迹。如“完成本职工作外,又创作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作品,并培养了一批业余作者等。[4]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主人公的“不在场”更使得上级机关有充分的理由否决小说主人公的升迁。

  理解小说的关键之一是上下文的语境,微型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透过作者巧妙地构思,通过上下文也可以把握到作品的主要框架。上下文是构成语境的一个显性的重要因素。[5]

  本篇作品由四则独立的提升报告组成,上下文既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反映主人公的事迹及上级机关给予下级机关的回复,但这两者之间似乎有些“割裂”,存在理解上的障碍。第一则报告是人事处打给文化局党组,其中介绍了主人公不仅发表作品多而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拟提升为文艺科长。上级给予的回复是先肯定主人公的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下放到基层培养。再看第二则,厂人事处充分肯定了主人公的办事能力,上级给予的回复是还没有融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当中。读到此,自然而然产生了理解上的盲区。一个知识分子味很浓的人怎可能写出大量反映现实生活题材的作品而非文人气很浓的浪漫主义题材作品;一个充分吸取第一则公文中文化局党组给出的提议即加强基层锻炼,怎可能再次与升官失之交臂?第三则给出主人公不能担任《职工文艺》主编的理由是主人公还不是党员,似乎很恰当。最后看第四则主人公也入了党,连以前一直给主人公设置障碍的文化局党组也同意让主人公担任文化局副局长,但下文组织部的回复却是年龄过线,不适合。这同样能让人产生遐想,以年龄的因素作为否决的理由未免太过于儿戏。中国改革开放正是吸收各式各样人才建设祖国的大好时候,组织部的否绝不是跟这个初衷相违背吗?

  显然,这篇文章的语境解读应该是两则为一小段,分为两个部分来理解。出现上下文语境差的原因是读者缺乏共知的前提。共知的前提是人物交际中必备的一个语境因素,否则可能会存在信息沟通的差值。因为该小说背景发生的年代较遥远,年轻的读者当然会产生信息上的接受偏差,这就涉及另一个语境要素时间。

  对于小说阅读者来说,本篇小说同样存在着时间层面的语境差,因为所涉及的年代有些遥远,一些读者难以理解上级否决主人公的提升缘由。第一则的时间是在1958年,回溯历史可知当时的中国正在进行“大跃进”活动,就主人公当时的成绩而言不算什么。第二则报告时间是在1964年,中央开始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算是为“文化大革命”作铺垫。第三则的时间是在1979年,当时中国刚从“文革”的浩劫中走出来,有很多制度还很不完善,更不用提到用人制度。第四则的时间是在1984年,当时中央开展干部年轻化的运动,许多受到迫害的老同志重新回到工作岗位,造成了干部的严重老化现象,故中央决定推行干部年轻化的举措,这对于年龄已经“超标”的而又成绩斐然的老同志来说是又一次跟晋升失之交臂。通过这样的梳理,大致可以了解当时所发生的时间背景。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