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试议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征

时间:2014-04-14 13:52 点击:
[摘要]电影音乐以旋律、曲式、和声等为基本要素,受制于影片的结构、画面和立意,呈现独有的艺术魅力。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已从幕后走向台前,被视为电影的第二台词,推动情节起伏、展现戏剧冲突,甚至成为电影的灵魂。动人的电影音乐必须是植根于本土

  [摘要]电影音乐以旋律、曲式、和声等为基本要素,受制于影片的结构、画面和立意,呈现独有的艺术魅力。随着电影的发展,电影音乐已从幕后走向台前,被视为电影的“第二台词”,推动情节起伏、展现戏剧冲突,甚至成为电影的灵魂。动人的电影音乐必须是植根于本土文化积淀的,或描绘民族风情、呈现地域风貌,或唤起民族精神、传承东方美学。在电影音乐中坚持民族特征,是本土音乐艺术独树一帜的制胜法宝,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舞台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电影音乐;民族;特征

  一、中国电影音乐的民族特征风格探析

  电影音乐蓬勃发展于西方,在中国起步较晚,但扎根之后它迅速结合本土生活、传统和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

  (一)用电影音乐唤起民族精神

  1931年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映,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由此诞生,也揭开了电影摄制中插曲、主题曲等音乐形式的序幕。在随后的三四十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使整个电影产业都围绕着爱国救国主题展开,涌现出聂耳、贺绿汀、任光等著名的革命歌曲创作者。《渔光曲》《铁蹄下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春天里》等反映反抗意识、振奋民族精神的歌曲,广泛应用于电影配乐中。

  这一时期电影音乐的民族特征是一目了然的。大多歌颂抗日英雄的丰功伟绩,表达底层百姓反抗压迫的渴望,不仅起到电影配乐的作用,更推动全国性救亡浪潮。最著名的要数电影《风云儿女》中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它大胆突破了前苏联的革命歌曲固有模式,巧妙融入中国民族音乐,结构上紧凑、精炼,时而低沉缓慢时而激情洋溢,有对比更有统一,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水平统一,洋溢时代气息,最终成为国歌,为全世界人民所熟知。又如影片《桃李劫》中的插曲《毕业歌》,歌声渲染了学生投笔从戎的爱国感情,歌曲在男主人公走上断头台时响起,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二)用电影音乐描绘民族风情

  经历了民族存亡的主旋律,中国电影音乐开始走入传统民俗文化的时代。这一类型的民族特征无论是乐器、素材还是题材上都倾向于汲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民族背景,与民间小调或山歌融合。

  作为传统的多民族国家,辽阔的地域,迥异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使电影音乐的创作视野更为宽广,东北的二人转、陕北的信天游、江南的小调、内蒙古的牧歌等,不同的音乐形式变幻莫测,配以电影的生动画面,展现婀娜的民族风情。电影《五朵金花》描写了一对白族青年乐观向上的爱情故事,该片中的音乐取材于白族的民间乐器,配以古曲和竹笛、木叶,特别是《蝴蝶泉边》一曲清纯悠扬,云南大理的旖旎风光尽显眼前。此外,影片《阿诗玛》和《冰山上的来客》也是蕴涵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典范,影片配乐风格朴实,彝族和塔吉克族的历史和风情赋予音符民族生命力,在电影情节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少数民族电影音乐的杰出创作者是雷振邦先生,在三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他广泛涉猎白族、壮族、朝鲜族、拉祜族等地方音乐特色,作品《芦笙恋歌》《景颇姑娘》等家喻户晓。从艺术性和传播性来讲,其中最为成功的作品可谓《刘三姐》,一举获得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影片中的配乐保留了壮族曲调的原汁原味,贴合人物身份和情感起伏,以当地歌谣赞颂劳动与自然,朴素生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地方特色。片中的音乐并没有华丽的修饰,而是突出一个“情”字,可谓:“教经有本句句假,山歌无本句句真;不信你到歌圩看,句句山歌打动人。”

  (三)用电影音乐呈现乡土气息

  费孝通教授曾言:“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脱离乡土气息的艺术,是难以共鸣和启迪的。”如果从电影题材来讲,中国的农村文化经受的工业化冲击较少,相对保留有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印记,以此取材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农村题材影视音乐作品的成功并不少见,张艺谋、陈凯歌、陆川都曾将镜头对准边塞、高原,《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黄土地》《天网》等呈现别有风情的美学形态。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