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试析《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时间:2014-04-14 13:36 点击:
[摘要]随着各个国家时代脚步的不断发展,其价值观念与文化差异也会出现明显的不同,虽然这些不同会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来。但如果想要更好地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系统了解,观看电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电影中的情节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各个国家的文

  [摘要]随着各个国家时代脚步的不断发展,其价值观念与文化差异也会出现明显的不同,虽然这些不同会在多个方面展现出来。但如果想要更好地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系统了解,观看电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电影中的情节内容,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对各个国家的文化差异进行解读,而且还能够对其价值观进行充分认识与感悟。本文通过对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所蕴涵的中美文化进行分析,从而寻出二者之间文化差异的不同。

  [关键词]《当幸福来敲门》;中美文化;差异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个国家之间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由于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存在差异,其中表现在观念文化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它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主导。电影是一个国家反映其内在文化的一个很好的载体,其不仅能够启发人的思维,发挥想象力,而且还能够反映着文化的方方面面和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拍摄于2006年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作为美国的经典大片,把实现美国梦的过程和路径阐述得淋漓尽致。《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中。对中西方观念文化进行对比与分析,帮助我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对异国文化求同存异,消除障碍,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当幸福来敲门》故事情节介绍

  《当幸福来敲门》是由黑人影星威尔·史密斯于2006年主演的一部基于真人真事典型的追寻美国梦的励志电影。剧中,威尔·史密斯所扮演的已近而立之年的克里斯·加德纳,在28岁的时候才初见自己的父亲,他的成长过程里并没有父亲的陪伴。因此,他决定如果以后自己有了孩子,一定要给孩子做一个称职的好爸爸。然而,天不遂人愿,克里斯·加德纳事业不顺,生活潦倒,惟一的生活来源就是靠向各大医院卖骨密度扫描仪。某天,克里斯·加德纳偶然间发现,做证券经纪人并不一定需要有很高的文凭,所以,他毛遂自荐进入了一家证券公司工作,从最底层的员工做起。但是实习生有20人,他们必须无薪工作六个月,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录用,这对克里斯·加德纳来说实在是难上加难。终于,妻子受不了穷苦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去了纽约,克里斯·加德纳只能和儿子相依为命、流离失所。然而,即使面临种种困境,克里斯·加德纳仍然保持着内心的一份乐观,并没有向困难低头,并且也一直这样教育自己的小儿子。皇天不如苦心人,克里斯·加德纳终于凭借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脱颖而出,最后成为知名的金融投资家。之后,又慷慨解囊,热心捐助公益活动,成为全美知名的慈善人物。而一直支撑他坚持下去的,除了自己的儿子之外,还有他内心中的一个信念: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

  二、电影《当幸福来敲门》文化解读

  (一)“美国梦”文化解读

  “美国梦”给了全世界人们一个均等的机会,只要肯努力奋斗,每个人就都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美国梦”所提倡的人人平等、人人都有信仰自由的观点,自从出现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而随着其不断的发展,如今,“美国梦”已经成为美国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成为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美国的诸多电影中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当幸福来敲门》中,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一直梦想着能够成为一个知名的投资家,他怀揣着梦想,从噩梦般的遭遇一步步迈向成功,最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虽然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曾经遭受过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但是他内心始终有一份坚持,正如他经常用来鼓励儿子的那句话:“如果你有梦想,那么请保护好它。”这种信念已经成为美国人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部电影也始终在展现着坚信、坚忍、坚持的精神。

  (二)“教育观念”文化解读

  在美国的文化中,教育观念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国人较注重理性思维,也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因此决定了在美国人的教育观念中,凡事都以理性主义的视角来对问题进行考虑。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理性教育观念也时有出现,由于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28岁才见到父亲,因此他发誓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幸福。虽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一次次受到打击,但是对儿子却始终不离不弃。有一次在地铁里,父子都很沮丧,第一次无家可归,克里斯·加德纳对儿子说,那些卖不出去的机器是时间机器,他们回到了恐龙时代,正在遭受恐龙袭击,应该找个洞口躲起来。可见,即使在这样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克里斯·加德纳也不忘去照顾孩子内心的自尊心。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很大的帮助。

  (三)“基督教”文化解读

  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当中,主要诉说了克里斯·加德纳生活的苦恼和艰辛,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理想的追求。整个片子中始终都弥漫着宗教般的气息,只要信仰幸福,幸福就会来敲你的门。而在美国的文化中,上帝也确实是美国人的精神寄托,美国人始终认为,自助者,天助也。在美国人看来,努力工作与追求幸福是上帝所赋予人们的“天职”,而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身上,始终都弥漫着清教徒的思想,为了完成实习中的工作;为了找到一个住所;为了将手里的机器卖掉……他不停穿梭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因为他始终坚信,只要相信幸福会来,总有一天,幸福会来敲响自己的房门。

  三、《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从而导致中美两国无论是在思维方式、教育观念还是人际交往和家庭观念等文化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思维方式不同

  中美两国思维方式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辨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两个方面,中国人的思维模式通常都是形象的、直观的、综合的,比较倾向于辨证思维,这些主要都是受中国“中庸之道”所认为的任何事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合理性观念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又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所涉及的“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相结合。中国人崇尚和谐,凡事都将不对群体内部造成破坏作为出发点。总体来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作为主导,具有经验综合性特点,对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比较看重,主张建立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而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国人思维方式,主要是个体的、独特的,克里斯·加德纳事业不顺,生活穷困潦倒,和年幼的儿子流离失所,东奔西跑。一次次遭受生活的打击,但是却从未放弃对梦想的追求,直到最后获得成功。整部影片中,个人主义思想无处不在,强调个人的重要性和个体自由,强调独立的个人是社会的本源或基础,个人是社会的终极价值。可见,美国人的逻辑思维方式使他们喜欢把事物从一个整体中分离出来,在美国人眼中,个性、独立、个人主义都是褒义词,是值得崇尚的。在追求自我利益与履行集体义务之间,个体利益优先于集体利益。

  (二)教育观念文化的不同

  在教育观念文化方面,中美两国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美国,孩子从小就会被灌输“竞争的个体主义”。在影片《当幸福来敲门》中,作为父亲的克里斯·加德纳将美国式的教育观念表现得尤为明显,除了上文所提到的顾及孩子自尊方面之外,还包括将自身与孩子看做两个独立的个体方面。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有梦想,你就要去捍卫。如果你有理想,你就要去实现。”从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出,克里斯·加德纳对引导儿子树立自己的价值取向格外注重,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儿子的思想里,并且教育儿子,在追求梦想的途中,即使遇到了困难,但是只要有一颗对梦想执著、自信的心,总有一天,会将梦想实现。然而,与美国的教育观念相比,中国的教育观念中,父母往往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将孩子看做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要求孩子将自己未能完成的事情完成,而忽略了孩子自身所怀有的理想。此外,中国孩子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通常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凡事都要维护和谐的社会关系。正是这种教育模式,从而使得中国学生的集体意识很强,有着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三)人际交往文化与家庭观念文化的不同

  中美两国不同的思维方式与文化差异,必然会对各个国家的人际交往及家庭观念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强烈的个人主义观念导致美国社会个人主义盛行以及崇尚个性,使得在美国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想要将自己内心所拥有的个性充分发挥出来,从而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正是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之下,导致美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些时候会呈现出一种互利和公务性的关系。比如说交朋友,在美国人看来,朋友就是一种工具,而交朋友的实质就是与另一个人建立一种工具性的关系,不会去要求对方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朋友之间的关系是独立的,甚至有些时候还带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美国人交朋友通常比较倾向于回避相互依赖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长期义务的局面。当然,美国人的“个人意识”的价值观也有其在人际交际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

  然而在中国,由于中国人长期受到儒家文化所主张的“礼”“忠”等思想的影响。因此,在中国人的思想中,无论是人际交往观念还是教育观念,都始终秉承着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和谐与自我奉献。在家庭中,父母在关爱子女的成长的过程中,有时过分的关爱可能造成孩子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及自理能力,而且往往父母的意志要大于子女的意志。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个人利益和愿望是要屈服于家庭利益的。中国式的友谊讲求朋友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关系一般较为长久、稳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中美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各个国家时代脚步发展的不断加快,本身存在于各个国家之间的不同文化差异表现得将会越来越明显。电影作为一种国家内在文化表现的主要载体,其中反映出来的文化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对《当幸福来敲门》影片中所蕴涵的中美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中美跨文化交际中很大的障碍在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无论是思维方式方面的差异、教育观念方面的差异还是人际交往文化方面的差异,都决定了中美文化发展的不同取向。可以说,两种文化各有短长,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秀芝.《当幸福来敲门》的文化教学导入[J].电影文学,2009(08).

  [2]邓家齐,杨燕.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西方文化价值观[J].科教导刊,2011(13).

  [3]黄少如.《当幸福来敲门》与《男孩都想有辆车》的中西文化对比[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06).

  [4]赵婉秋.从价值观看中美文化差异[J].长白学刊,2008(05).

  [5]李兰.舐犊情深,电影中父子情的不同演绎——从《当幸福来敲门》到《长江七号》看中美教育观念的差异[J].电影文学,2008(16).

  [6]周彦军.解析《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J].语文学刊,2011(20).

  [7]卢军,朱奎蜂.从文化模式上解读《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22).

  [8]郭珊.从儿童故事看中美文化价值观[J].湖北社会科学,2010(12).

  [作者简介]张丁丹(1982—),女,四川自贡人,硕士,四川艺术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课程教学论、英美文化。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