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当下电影创作的困境及对策刍议

时间:2014-01-03 16:38 点击:
[摘要]在产业化时代的电影创作,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充满浮躁感,呈现贵族化倾向,作品中的情感严重缺失。许多作品只是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追逐票房收入,却忽视了真正提升大众审美品位的内涵。要突破这些困境,电影创作必须精心策划,在电影

  [摘要]在产业化时代的电影创作,面临着转型期的阵痛和商业利益的诱惑,充满浮躁感,呈现贵族化倾向,作品中的情感严重缺失。许多作品只是迎合观众的口味和追逐票房收入,却忽视了真正提升大众审美品位的内涵。要突破这些困境,电影创作必须精心策划,在电影市场的产业化、艺术审美、创作题材、表现技巧和情感深度上等方面都要有新的探索和提升,制作出高品质、艺术化的电影产品。

  [关键词]电影创作;产业化;困境;对策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国人一直把电影看作是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是进行所谓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宣传渠道。这些人在面对“电影是不是商品”的问题时,往往都会持不屑的态度,甚至会反过来问:“电影本来就是艺术,怎么能变成商品呢?”他们假借电影艺术之名,行宣教主旨之实。然而,随着市场经济主体在中国大陆的逐渐确立,这种观点越来越难有立足之地了,因为一切艺术产品都必须走向市场,面对市场的残酷竞争和挑选,而且只有通过竞争获得观众的认可才能实现自己的文化价值和商品价值。因此,在今天电影制作成为一种文化产业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同。在当今日益市场化、娱乐化和商业化的转型期文化语境中,中国电影创作不得不面对产业化过程中带来的挑战和选择,而当下电影创作自身面临的困境和出路却也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浮躁:急功近利与粗制滥造

  电影作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新艺术品种,是人类创造性精神的体现。它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情感世界的需要,寄托了人们对现实或理想世界的期望,因而高标准品位应当成为电影艺术的首要探求。然而,当下国产影片创作充满浮躁感,许多作品完全是要么为了完成政治任务,一味追求作品的思想性,要么迎合观众,一味追求票房利润,质量低下。如每年都有数量不菲的“献礼”影片,赶在纪念某人诞辰/某历史事件发生多少周年仓促完成,没有耐心仔细打磨。而一些私营公司运作的电影,则水准低下,充满过于“巧合”的故事,做作的桥段,甚至插诨打科式的无聊行径,导致跟风、模仿、重复现象迭出。这种种怪状严重影响了电影作为艺术自身应有的审美品格和质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艺的发展水平、一位艺术家的造诣,最终体现在文艺作品的水准上,体现在文艺精品的数量上。然而,中国电影人的精品意识普遍淡薄。他们把电影艺术降格为低俗的打闹和游戏,出品一些小打小闹的娱乐产品,粗制滥造,而很少把高瞻远瞩的目光放在电影产品质量的提高上。

  二、贵族化:高价赶跑了普通观众

  随着商业大片逐渐占据主要电影市场之后,当下中国电影市场中的票房存在着日益“贵族化”的倾向,产业化、商业化之后的电影市场人为地将电影观赏拖往高档消费文化圈子。21世纪的中国人,虽然物质生活水准经过改革开放以后有了极大改善,但实际存在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并未填平。因此,如果过高估计普通老百姓的娱乐消费能力,是不太符合当下中国电影观众的现实状况的。据统计,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在不到几年的时间里,电影票价已由过去的1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40~80元,甚至百元之上。一些调查显示,富裕阶层人士的闲暇时间也大多用于旅行、运动、应酬和交际活动中,真正把闲暇时间用在影视消费上的,大都是一些并不富裕的中产阶级,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学生,甚至是收入较低的阶层。但是,面对高价位的门票,他们的观看也只能偶尔为之,赶赶时尚。也即是说,真正的持久的忠实的观众经常被拒绝于高价的电影院门外。

  三、情感缺失:只见刺激,没有震撼

  在中国,政府主导创作的许多主旋律电影,过于追求教育和宣传功能,故事的讲述显得非常矫情,只以呈现好人好事、煽情为宗旨,缺少打动观众内心的力量。这尤其以优秀公仆、英模传记片为典型代表。观众也许会被这些影片的一些画面所打动,甚至也会潸然泪下,但是,因为故事缺少人文关怀,缺少值得反复咀嚼的细节,缺乏对人类普世价值的询问,这种打动只是暂时的,只是经由画面感官刺激的下意识的直接反应。而那些赚取大把钞票的商业大片,则孜孜以求于镜头、画面的美观和新奇,使得观众要么沉溺于虚化的镜头、狂欢于视觉刺激之中,要么看得头昏眼花,不知所云。随着电影帷幕的落下,观众则报以无休止的批评甚至咒骂声。总之,目前影院放映的许多影片只给观众提供感官刺激,而对能否给观众以心灵震撼力则漠不关心。

  可见,这些作品都缺乏情感的震撼力量,因为,它们忽略了电影创作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影片是善和情感的中心。身处社会中的人,虽然也有灰色地带,但是人总有向善的本能。影片如何寻找“善和情感的中心”,是任何国度、任何民族所有观众内心出发的内在要求。事实证明,中外优秀电影,涉及的人生问题无论多么残酷、无奈,但总是会给观众以善的引导和情感的慰藉。如当下走红的香港电影《桃姐》,在这方面正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该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一种并非来自血缘的亲情。这部电影镜头客观、表演平实,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但却有饱满而细腻的情感。因此,对观众来说,这是一部非常好的情感教育电影,每位看过该片的观众,都会在内心审视一下自己生活中那些老人的处境。因此,电影创作如果能够走出只图哗众取宠的误区,脚踏实地深入人生、深入人的心灵,也就能够征服观众、hold观众。而这恰是当下电影人普遍缺失的。

  要突破当下的诸多困境,适应文化市场产业化不断深入的现实,电影创作必须精心策划、运作和努力提升自身品位。为此,窃以为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以百倍的勇气坚定迎接产业化。当下的电影创作,不再是完全依附于政党和政府的宣教产物,而应该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商品的生产过程。它要面对市场,面对观众和市场的挑选,其制作本身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在这种情境下,电影人必然要摆脱对政府部门的依赖,摆脱来自一些行政命令的眷顾,无畏地走上产业化之路,去除浮躁,精心钻研,在市场规律中求发展;电影市场必须充分考虑普通观众的购买能力,招引他们不断走进影院;影片内涵必然要得到提高,既要给观众美的视觉享受、艺术的魅力,也要有心灵的回味,绝不流于低俗无聊。因此,在艺术市场转轨之中,电影人不管遇到怎样的困惑或挫折,都要勇敢迎接文化市场产业化的到来。唯有此,电影创作才能在良性、合法、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