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纳特先生身上也体现了浓厚的反讽意味。他年轻时因贪图班纳特太太的美貌而与之结婚。结果婚后才发现班纳特太太的美貌不足以掩盖她自身的愚蠢和粗鄙。因此,两人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发生争执。几个女儿中,莉迪亚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个。而当莉迪亚与人私奔闹出家丑后,班纳特先生又不得不替她四处奔波。班纳特先生不愿承担管教女儿的责任,结果却要承受没有管教好女儿的后果。这恰恰是对这个不愿意承担责任的父亲最大的讽刺。
(二)人物语言的讽刺性
影片赋予人物很大的"发言权",让人物"畅所欲言",通过人物对话达到反讽效果。影片中的人物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其每句话,甚至每个词都是经过创作者千锤百炼的。比如,在第二次舞会上,达西主动邀请伊丽莎白跳舞时,伊丽莎白说道:"达西先生太客气了。"表面上,她答应了达西的邀请,实际上她是在指责达西先生在上一次舞会上的傲慢无礼和"不客气"。进入舞池后,伊丽莎白抑制不住对达西傲慢态度的憎恶却又想尽力维护自己的尊严,于是狡黯地对达西说:"你我生性都不好交际,沉默寡言,不愿开口,除非想说几句一鸣惊人的话,让世人当作格言来流传千古。"表面上,她是在用夸张的语言恭维达西先生,实则是对达西傲慢无礼的态度和行为进行指责和讽刺。
当班纳特太太知道伊丽莎白拒绝柯林斯的求婚后,不考虑女儿的幸福,反而安慰柯林斯"我会马上和伊丽莎白谈谈,她是个任性的傻姑娘,不懂得好歹,不过我会教她懂得的。"不知缘由的观众会因为听到这"顾大局、识大体"的几句话认为班纳特太太是个有教养的母亲。实际上,影片正是用这"体面"的话对班纳特太太的愚蠢、自私进行讽刺。
而柯林斯遭到伊丽莎白的拒绝后,却说了_句:"你是想通过疑虑来增加我对你的爱,淑女们往往都是如此。"这实际上是在嘲讽柯林斯的自以为是。
凯瑟琳夫人自吹自擂的言谈也充满了讽刺性。趾高气扬、俗不可耐的凯瑟琳夫人认为没有人比她趣味更高。而这位"高贵"的凯瑟琳夫人第一次和伊丽莎白见面,就问及伊丽莎白有关出身、年龄、婚姻状况等隐私问题。在英国,这是十分粗鲁的行为。此外,她把自己相貌平庸的女儿夸赞成"天下最漂亮的女性",也极具讽刺意味。
五、结语
影片《傲慢与偏见》通过影视语言和电影手法把原著中的幽默色彩和讽刺意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幽默讽刺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语言,夸张搞怪的人物动作和人物表情,让观众在捧腹大笑之后,不禁陷入了对电影主题一金钱和婚姻的关系的思考中。
【参考文献】
[1]徐峙,曾双余,马跃.世界文学史(上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
[2]伍厚恺.外国文学名著快读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002.
[3]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M].孙致礼,译.南京:译林出版社,000.
[4]唐韶凤.《傲慢与偏见》的轻喜剧风格J].现代语文(初中读写版),2008(04).
[5]美艾德蒙威尔逊.漫谈简奥斯丁[A].朱虹,编.奥斯丁研究[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