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浅析莫言的创作语境(3)

时间:2014-12-03 11:58 点击:
莫言的故乡与其作品密切相关,高密的民间艺术文化伴随他成长,《蛙》的背景就取自他在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的真实见闻,其中多使用乡村土话叙述,讲述涉及广大农民阶层的计划生育问题,北方乡村俚语用得淋漓尽致,有

  莫言的故乡与其作品密切相关,高密的民间艺术文化伴随他成长,《蛙》的背景就取自他在家乡山东高密东北乡的真实见闻,其中多使用乡村土话叙述,讲述涉及广大农民阶层的计划生育问题,北方乡村俚语用得淋漓尽致,有思想,有个性,有乡土味,更有民族味,且文字粗犷,符合人性。如果说故乡是一个作家的创作根源,那么,生活环境这片小天地就是作家写作历程中不断改变和前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作者在社会大背景下,带着故乡留给自己的印记,继续在生活中前行,被一段又一段的人生经历影响和改变,不断完善自我,形成更加成熟的自己。由此可见,每部作品都绝非轻易产生,它们是时代、故乡这些创作语境与作家自身努力综合下的结晶。

  四

  将莫言置身世界文学中,我们又从侧面发现了其中国式语境区别于西方的不同。西方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它的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从而形成了与我国截然不同的开放化价值体系和多元化价值系统、形态。这种开化的文化氛围和政治环境,使得许多西方作家敢于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社会的批判,写作风格与中国许多文人大相径庭。他们不采取委婉曲折的方式,而是丝毫不遮掩地宣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从而形成了直白大胆的表达方式。如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就在他的作品中充斥了对世界不公正境况的严厉抨击,他的激进言论也常见于英国媒体。这是莫言与哈罗德·品特的风格差异之处,莫言没有品特的激进直白大胆,他更多的是不露骨不鲜明的“莫言”。由此可见在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双重影响下,中西方文学作品创作方面存在着的巨大差异。

  参考文献

  1.莫言 蛙[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611.

  2.莫言心声系列 莫言对话新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

  3.焦守林 “我的灵魂寄托在对故乡的回忆里”承载记忆的故乡山东高密是创作源泉[N].晶报,2012-10-12(A09).

  4.施敏捷 文本风格与创作语境——由小说《喜福会》谈起[J].文学研究与评论,2001,(11):78-80.

  5.张卫中 新时期作家创作语境的文化阐释[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1999,14(1):27-2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