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文学论文 >

《论语·侍坐》的现代意义

时间:2014-07-02 15:53 点击: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现代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

  内容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侍坐》章的现代意义。第一,教育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各位弟子的表现可对当代教育者有所启示。第二,政治学意义。《侍坐》章中孔子及众位弟子所持的政治主张有很重要的意义。第三,社会学意义。《侍坐》章的社会学意义,在于其言语中见出的孔子和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关键词:《侍坐》 教育学意义 政治学意义 社会学意义

  《侍坐》章出自于《论语·先进》,是《论语》当中最长的一篇。“侍”者,站在一旁陪伴长者之意。“侍坐”则是陪伴长者,与长者一起坐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作为儒家经典,《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哲学、教育、政治、文学等方面的主张,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其影响之深远令人叹服。《侍坐》章即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章,在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教育学意义

  孔子是著名的教育家,有所谓“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之称。他的教育思想即是通过《论语》中只言片语的语录表现出来的。《侍坐》章记叙的实际是一次以政治理想为主题的讨论课。以现在的眼光看,其中孔子所使用的教育方法,对今之教育者亦大有启发。

  当今之教育术语中,有启发式教学一说。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侍坐》章中,孔子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应该就是现今之启发式教学的滥觞。

  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换句话说就是,教师起的是引导串联作用,学生则是整个学习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侍坐》章的整个学习过程正好就体现了这种师生关系。

  首先,《侍坐》章中,孔子之言行起到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作用。

  开篇有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段话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放松了学生的精神,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不要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在你们面前,你们就有压力,有什么话尽可以畅所欲言。其二,假设一个情境,提出谈论的主题:你们平常总说没有人赏识,如果有人重用你们的话,你们会怎么做?果然,在孔子的鼓励下,几个学生相继开口谈论自己的政治理想。

  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适时引导也非常重要。这种引导关乎学习是否可以进行下去,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引导中,要求老师必须把握好引导的契机。

  《侍坐》章中,孔子先以三言两语使学生放松了精神,并且提出了谈话的主题。学生在宽松的谈话氛围中围绕老师提出的主题进行了谈论。其后,子路谈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一“哂”是一种引导。有了这个微笑,其后的冉有、公西华、曾皙在谈话中显得愈发谨慎。接着,为使谈话继续下去,孔子先后以“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引导其余的学生谈论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曾皙有顾虑,说自己的志向“异乎三子者之撰”时,孔子以“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宽慰他,使他敢于大胆描绘自己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另外,在弟子们陈述完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后,经由曾皙的追问,孔子对于这堂讨论课还进行了总结,使得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孔子本人的政治主张。

  其次,在孔子恰当的引导之下,弟子们分别对于自己的政治理想进行了阐述。整个课堂的主体显然是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

  可见,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所起的最重要的两个作用是:把握主题,营造适当的氛围和适时的引导。有了教师的主导和引导,学生便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比较顺利地进行学习。

  二.政治学意义

  孔子教授门人的四门学科,分别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其中政事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古人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的政治学意义。

  《侍坐》章的中心内容,是孔子引导学生谈论各自的政治理想:

  子路是从强兵和礼治方面着手的:“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常受外国军队的侵犯,加上内部又有饥荒,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冉有是从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着手的:“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得另请高明了。”

  公西华是从制礼作乐方面着手的:“我不敢说能够做到,只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工作中,或者在同别国的会盟中,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从孔子对几位学生政治理想的态度及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晚年,其政治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众所周知,孔子曾经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辞劳苦周游列国,即使“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还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这成了留给人类的一笔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人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当有一点儿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总是见了困难就躲避的话,是成不了大事的。知难而退的智叟和迎难而上的愚公,谁更令人钦佩是不言而喻的。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