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探析

时间:2021-05-11 10:59 点击: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研究表明,大力发展和完善以健康互助型养老为主导,以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依托,以培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状况。研究表明,大力发展和完善以健康互助型养老为主导,以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为依托,以培育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为依靠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是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老龄化;城市社区;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4)02—0014—05

  1999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0.5%。据《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预测:2020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45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4.72%;到2030年和205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分别超过20%和25%。

  与此同时,城市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现象日趋严重,截至2012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例超过19%,上海市达到25.7%,南京市为21%,西安市为14.9%;青岛市60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18%,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12.3%;杭州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为8.76%。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主要表现在:老龄化发展进程快,历时短;老龄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传统型养老模式不能满足老龄化的发展速度与要求。随着社会变迁及人口政策的影响,规模小、核心化的小家庭大量出现,传统的家庭式养老功能在逐渐减弱。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不少城市逐步试点社区养老模式。本文在对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究适合我国城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健康互助型社区建设。

  一、国内城市社区主要养老模式

  社区是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包括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等社区构成的基本要素。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由社区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为社区内的老年人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以实现老年人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里实现养老的方式。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主要有以下五种模式:

  (一)上海模式:政策保障、服务规范

  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兴起于上海,自2000年开始,上海市先后在黄浦、嘉定、静安等6个区进行试点,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老年服务的服务业和护理业,同时注重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培训,提高相关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强相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培育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与此同时,上海市政府还出台各项政策保障社区养老服务的推进。2010年2月,上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第一个规范性文件。

  (二)南京模式:政府主导、民间运作

  2003年,南京市鼓楼区开展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试点工作,主要由政府出资,购买养老服务,由社会组织运作,以此来实施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新模式。2012年白下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动.该养老服务中心是一个虚拟的养老平台,这里没有养老床位,但在呼叫中心的另一头,连着的是在家中养老的社区老年居民。养老服务中心由政府牵头,社区和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公司合作成立,让老人享受到生活照料、居家安防、康复护理、精神关爱等社区养老服务。

  (三)海曙模式:“走进去、走出来”

  2004年宁波市海曙区启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其主要做法是“走进去,走出来”,服务人员上门为老人服务,区政府向“星光敬老协会”购买专业的老年服务,同时,在街道社区建设具有日托功能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走出家门享受服务。老人们融入社区的大家庭,发挥余力,对有需要、有困难的老年人开展帮扶结对的活动,充分有效地整合并利用了社区资源,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更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让社区宛如一个大家庭,创造了和谐社区、美好家园的典范“。

  (四)吉安模式: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江西省吉安市62万的老人中,有近一半数量的老人是空巢老人,面对如此迫切的居家养老需求,占安市政府积极打造“没有围墙的老人院”,以实现让那些没有能力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或者不愿意进入专业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中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通过近些年来小断的探索和实践,吉安市模式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依托社区资源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五)青岛模式:整合资源、互助养老

  青岛市四方区民政局针对“空巢”老人增多,家庭成员无法较好地照顾老人的现状,首创了社区助养老体系,走出了一条以社区为依托、大力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互助养老新路子。通过制定《四方互助养老公约》和《四方区互助养老管理制度》,有效整合“政府、社会、社区”资源,积极开展老年人文体活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社区互助养老点以“老年人资源结合、互助养老、互相帮助、共建和谐”为基本原则;以“为社区老人养老创造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为理念,打造了一个良好的社区环境,从而实现了社区内老人之间互相关心、相互照应、相互帮忙、增加友情、缓解社区压力、减轻子女负担,促进了社会和谐与发展。

  二、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区养老服务对象覆盖面窄、内容单一

  目前,我国社区的养老服务主要关注的是作为民政帮扶对象的老人,比如孤寡、独居、高龄或生活确有困难的老人群体,而大多数低龄老人、生活可以自理、尚有学习、工作余力的老人,往往没有受到关注。

  同时,相对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这样的标准,目前社区养老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偏重于日常生活照顾与一般性的家政服务,满足老年人在身体健康与物质方面的需求,但是对于老年人个性化服务与精神慰藉方面的服务明显不足。

  (二)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程度不高

  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应该是具有专业化服务水平的组织,其服务人员应具有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应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2006年民政部发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是我国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与职业化的里程碑,但从目前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来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化发展还不成熟,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利用不足

  社区养老目前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社区养老服务的主体未能形成多元化与多样性互补机制,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内部的有效资源,形成“互帮、互助、互惠、合作”的环境与氛围,难以调动广大社区主体例如具有专业化才能、身体健康且富有余力的低龄老人、热心公益的社区成员、在社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

  (四)社区养老服务缺乏评估与反馈系统

  社区养老服务的绩效如何,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评估与反馈系统,缺乏专门的评估体系对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使社区养老系统处于自我修复与良性循环的状态。建立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评估量表与反馈系统不可或缺。

  基于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国外较早实践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实践与经验予以借鉴、总结,对于我们如何解决问题,构建适合国情的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外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的经验分析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