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关系第一(2)

时间:2014-03-21 16:28 点击:
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吗?很难。要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需要把握这样一些特点:其一,理解常以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考察对方、理解对方,
 
  理解这个词,我们每天都挂在嘴上,但我们能够真正做到吗?很难。要促进师生之间的理解,需要把握这样一些特点:其一,理解常以问题解决的方式进行。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考察对方、理解对方,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其二,要理解学生,需要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掌握新的知识经验。史金霞老师特别强调教师保持自己求学时代的记忆,以此来塑造自身,成就自己,其意义就在于此;其三,善于倾听,是理解对方的前提。听比说要困难得多,能够听懂别人的话语,往往是因为自己尊重对方。很多时候,教师和学生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一句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教师抢了去,而学生其实表达的并非这个意思。
 
  人和人之间的交谈,大体上有四种类型:一是“聊”,没有目的,海阔天空。聊字的本意是耳鸣,聊的结果,就是徒增耳旁的嗡嗡声而已;二是“辩”,通过辩,证明我对你错。当两个人都认为真理在自己手里的时候,这样的辩是很吃力的;三是“商”,不管相互之间的对与错,相互妥协、相互让步,达到一个折中的结果;四是“谈”,它关心的是真正的真理所在,不存在对真理的折中和妥协。“谈”不在乎谁输谁赢,不在乎最终的结果,追求平等、自由、公正的交流和沟通。
 
  对话指的就是“谈”。要对话,你就必须对他人抱着“绝对尊重”的态度,发自内心深处地尊重他人作为一个人的本质价值。对话有两个核心概念:关系和理解。二者是认识对话的基础,也是对话的力量所在。而对话本身也能够培育、促成和增进理解。
 
  而尊重,就体现在爱、理解、对话等的所有环节之中。
 
  因此,史金霞老师这本《重建师生关系》,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四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也在发生变化。没有哪个历史时代像今天这样,如此地日新月异、多元开放。这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重建的契机。
 
  作为教师,不能被这变化的世界搞得眼花缭乱,要充分意识到教育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在师生关系的重建方面做出积极的探索。为此,给有意于重建师生关系的教师提三点建议。
 
  第一,明确探索路径。
 
  师生关系涉及的面很广,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史金霞老师提出了几个实践操作点,教师自己也可以找寻影响师生关系的其他操作点,选择你自己最有心得或者师生关系中问题最大的某个实践点切入进来,明确研究的路径,选择恰当的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扎扎实实地去做改进的研究。
 
  边界和路径清楚了,实践起来目标会更明确,也容易取得成效。一个点上的实践经验,具有样本意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二,建立信任机制。
 
  信任是学习产生的条件,也是师生关系构建的基础。
 
  有了信任,教师和学生之间才能够敞开心扉,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也才能够奉献出各自的真知灼见;有了相互信任的环境,才会有各种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才会促成新思想的形成,才会有师生之间的共同成长。
 
  第三,保持适度距离。
 
  在自己和学生之间保持一定的空间和距离,是重建师生关系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
 
  没有距离,往往分不清你和我;距离太远,往往看不清你和我。教师和学生,各自承担的任务不同,只有保持适度的距离,才能够维持“我—你”的关系形态,互不干扰,又互相激励,共同发展。■
 
  (作者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局局长)
 
  (《重建师生关系》,史金霞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10月第1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