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论“概论”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实现路径

时间:2014-03-06 16:09 点击:
理论自觉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理论素养。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自觉自信首先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觉自信。“概论”课教学是促进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主渠道。
  理论自觉自信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理论素养和理论品质,其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有着内在的关联,"概论"课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自觉自信。研究"概论"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之间的逻辑关联,对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和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同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自觉自信与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自觉自信
  根据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自觉"是相对"自发"而言的,它反映认识主体对活动对象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自身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理论自觉自信"就是社会认识主体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正确把握,能够自觉认识到理论对于实践活动的极端重要性,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消除理论失觉和理论矮化,它意味着"对必然性的自觉及对自发性的否定"。在当代中国,"理论自觉自信"集中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性和真理性的坚定信念;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作用及其理论创新意识的自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增强,从而在创造性地回答时代新课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高度的理论自觉自信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改革发展不断深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国梦"任务更加艰巨的新形势下,培养高度的理论自觉自信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原则。
  二、"概论"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内在关系
  "概论"课教学作为当代大学生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渠道,与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养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首先,"概论"课教学是激发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必要手段。科学社会主义意识不可能自发地在工人群众中产生,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毛泽东曾经指出:"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群众不断地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本主义倾向。"江泽民也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阵地,如果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就必然会去占领。我们必须充分注意和认识这种历史经验教训。"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好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他们不仅思想活跃,关心政治,是思考的一代,而且有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渴望祖国富强,中华振兴,也是大有希望的一代。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推进,社会文化日益趋于多元化,学校不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象牙塔。自由、平等、竞争和公平等抽象的价值观、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甚至极端个人主义在校园里找到了滋生的土壤。一些大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些思想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因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质疑;还有一些大学生忙于参加社团、社会兼职或直接创业,忽视了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逐渐丧失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如何重拾和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自信成为当前高校必须关注的问题。"概论"课教学,通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中国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指导作用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以让当代大学生深刻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和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深刻理解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就在于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有力保障,从而有效激发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自信。
  其次,"概论"课教学是实现"三进"的重要环节。"三进"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党中央历来重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教育青年、武装青年,一再强调要切实抓好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一般来说,党的理论成果进教材、进课堂并不难,难的是进学生头脑。因为前两者是客观可以完成的,而后者却面临学生主观选择的问题。如何让教材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知识体系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大脑中的信仰体系、课堂中教师的理论讲授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自觉自信,"概论"课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它是实现这两个转化的桥梁。"概论"课教学是以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课为基础,侧重于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阐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的道理。随着广大老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学方法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吸引了广大的学生,成为了学生理论自觉自信形成的现实载体。
  最后,"概论"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事物的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而矛盾除了对立,也包含着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方面展开的一种建设活动。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接力主体,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使命。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同度将直接影响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参与度。"概论"课教学就是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成就,展现这些成就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之间的内在关联,同时,也在这一展现过程中养成当代大学生的理论自觉自信。
  三、"概论"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实现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按照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要求,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堂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概论"课教学对当代大学生理论自觉自信的培养和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概论"课教学可以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形成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现实需要促进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人自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貌就起了变化。然而,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的革命者和建设者不可能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找到有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答案,而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之中国化,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再以这一理论来指导新的实践。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回答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可以有效地向学生说明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这种选择的合理性以及由这种选择所产生的理论创新的必然性和科学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