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探究

时间:2013-09-18 14:19 点击: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起课改的热潮,涌现许多新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导学案的运用,逐步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当今“探究式”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但是在新课改的探索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
  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伴随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各地各学校都在尝试着不同教学模式的革新,例如,著名的有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以及綦江中学的课改教学模式等,但不管是何种教学模式,都应该是通过课堂的有效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目前,我校大力推进新课改教学模式,致力改变教师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同时结合我组正在进行的“快乐式教学”的课题研究和自己本身的教学实践,在致力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方面收到一定成效,但在具体探索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笔者就这些问题的主要方面进行探究,得出一些看法:
 
  一、用心设计导学案,切忌去生硬迎合导学案的教学模式
 
  时下最热衷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通过推行“自主学习-交流展开-效果检测”的教学方式式,使学生轻松、高效、主动地去学习,在老师精心组织引导下,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环节,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值得注意的是导学案并没有固定模式,好的导学案一定经历“三常”:“常钻研”、“常修改”、“常补充”,如果我们的导学案都是千篇一律的同一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兴趣,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因此,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好各具特色的导学案,切忌固定模式的编写,应以学科知识的特征去确定它的具体模式,把知识与模式完美结合,使导学案的模式适应知识的特点,而不能让知识去迎合模式。
 
  例如,我在进行《秦王扫六合》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一改平时的“提出问题--自学探究--分组讨论--得出结论”的方式,而是在导学案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用影片《荆轲刺秦王》导入新课。然后结合学生的情景剧表演(课前布置,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荐和自行设计),层层推入,这样不仅让学生整堂课积极参与其中,而且始终都饱含一种高度的学习兴趣,较圆满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来用这一课教学设计参加黔南州历史优质课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总之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能够达成目标的就是优秀的,能够培养学生能力的就是最棒的。
 
  二、用心做好前十分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著名的教育家吕叔湘说过:“学生的学,应当由被动地学向主动地学转化”、“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那么如何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保证学生通过自学能够学会,并且产生最大“效益”呢”学生的目的。
 
  很多学校的导学案都是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事先进行预习,而我的不同做法是在上课时才把导学案发给学生,并且在导学案的设计上,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入手,加强直观操作,吸引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教学环境,达到思维境界。然后充分利用上课后的前十分钟组织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带着问题进行“课前十分钟预习”的自主学习,在自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导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下一环节。这样做,一方面既不过多占用学生课前时间,另一方面又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良好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三、用心创设问题情景,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与师生的“释疑”
 
  “学起与思,思源于疑”,问题探究是有效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教师要用心创设各种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甚至大胆质疑,并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去“释疑”,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之功效。导学案中的问题设置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最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另外,教师还要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质疑”与师生的共同“释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
 
  例如,有一次为上好全县的历史观摩课,我先在教研组进行本节公开课--《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的形成》的试讲。上课后,一切都按照我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进行,但最后没想到的是在时间的把握上有些前紧后松,结果当师生已经完成全部的教学内容后还剩十多分钟,于是我又赶紧梳理了一遍本课的知识点,结果也还剩近十分钟。怎么办?我灵机一动,让同学们把对本课有质疑的问题提出来,在我的鼓动下,有一个同学举手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是世界上经济最雄厚的国家,为什么它不像德国一样参与两大军事集团呢?”……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深度的问题,下面有很多听课的教师,如何才能正确而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我需要一个思考的时间,我再次灵机一动:“同学们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很快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有个说:“那是因为美国想坐收渔翁之利”,另外一个马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因为美国当时的军事实力还没有足够强大”……。于是,在同学们的讨论中,我迅速整理思路,很快把同学们的答案进行综合,并加上我的归纳,终于把问题成功解决了,另一个同学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资本主义发展平衡了,是不是不会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等同学回答,很快,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还有些意犹未尽。整个课堂出现了事先没想到的一个小高潮,这让我深深感到咱们的课堂多么需要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啊,而这些便是我们平常教学中的一朵朵小花,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散发沁人的幽香。
 
  四、用心记录教学反思,捕捉师生共同的灵感和顿悟
 
  新课程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在历史教学中,同样也需要这种独特的教学设计,经常记录自己的教学反思,一点一滴地捕捉每一次的“灵感”与“顿悟”。这是一种平凡的豁然开朗,但它绝非一时之功,需要每一次的教学实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停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感人的变化和发展。
 
  我常常写下自己的教学反思,也常常拜读许多同仁的作品,或心灵的感悟、或失败的教训,虽然朴实而平淡,却犹如一股清泉滋润心田,例如:“一节没有成功的历史课”、“学生谈不出体会怎么办?”、“美丽的错误“等,这些都是教师们实践的智慧,他们的体验、感悟与真知灼见为我们的课改注入新鲜的血液,汇成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感受至深。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门“综合的”、“生成的”和“基于合作”的艺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努力探索和完善总结。只有这样,我们从民族振兴角度来讲的“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改革才犹如一汪清泉,用心耕耘,一路花香。
 
  参考文献:
 
  [1]但武刚主编.《吕叔湘文集--教学案例赏析》.商务印书馆.2011年7月.
 
  [2]刘硕.关于基础教育的几点思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一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