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实现的研究

时间:2015-04-06 13:23 点击: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奉献教育、专业强化教育、科研创新教育、社会融入教育等多项功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缺乏、学生参与面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学校不
  摘 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具有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奉献教育、专业强化教育、科研创新教育、社会融入教育等多项功能,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实现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缺乏、学生参与面窄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需要学校不断创新实践形式,建立健全机制,做好保障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重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何谓大学生社会实践?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概念界定,主要是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实际、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和提高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在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高校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尤其是寒暑假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培养的作用,开展了形式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论文格式对育人功能的实现进行了深入反思。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和感知社会的重要途径,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具有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奉献教育、专业强化教育、科研创新教育、社会融入教育等多项功能。 
  1.理想信念教育 
  培养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解决这一问题不仅要靠正面的理论教育,更需要帮助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塑造自我。高校通过“大学生党员下基层”“红色1+1”“西部阳光行”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基层,接触群众,熟悉社会,投身到多样的现实生活中,通过切身体验全面了解和认识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全方位变迁和基本国情,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价值,利于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利于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通过社会实践的教育平台,大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当今社会发展的症结所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部分学生选择了下基层做“村官”,到社区做“助理”,到西部去支教等,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坚定了大学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 
  2.专业强化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最大的优势在于有比较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实践的基础,能够将学校里所学所思运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在实践中会感受到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增加理论学习的兴趣。通过专业性较强的社会实践锻炼,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运用,会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加深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会改变他们对理论学习的某些偏见。笔者曾带多个学生团队进行社会实践:一组是学习特殊教育的学生团队,针对某县城的残障孩子教育以及优生优育进行了科普宣传教育;一组是学习教育技术的学生团队,针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相关办公软件的培训,这两组学生的社会实践都是专业性较强的,在实践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学生在实践后发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变成了自己最热爱的专业,感受到了专业的实用性和魅力所在。 
  3.感恩奉献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志愿服务,大学生担任志愿者的角色进行“三下乡”活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心理援助等。大学生志愿服务注重“感恩社会,回馈社会”,在感恩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感恩奉献的意识,笔者带领学生创立了“四叶草教育感恩基金”,倡导大学生捐出所获得的部分奖助学金,通过与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建立长期帮扶对子,给予物质上的资助和精神上的鼓励以及知识上的帮助,现已帮扶全国十余个省市的近百名中小学生。大学生通过自身的社会实践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更加需要帮扶的群体,怀着感恩的心,在助人过程中感受伟大的志愿精神,不断培养感恩与奉献的意识。 
  4.科研创新教育 
  培养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开展带有一定科研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教育,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学生根据所感兴趣的领域做好课题研究和调研报告或者其他形式的科学研究,最后形成一定的科研成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在科研创新教育方面已经初见成效,部分团队通过社会实践进行科学调研已获得了国家级“挑战杯”大赛奖项,培养了大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5.社会融入教育 
  如今的大学已不再与世隔绝,逐渐与社会接轨,社会融入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助于学生全面分析社会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学生反观自己的素质、能力、个性特征,把握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综合分析社会角色与个体社会化的对接情况,找准方向,以便较好地达到角色的实现。在社会实践方面做得较好的部分高校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了解了社会并融入社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提高了自身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步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坚定了就业理想,找准了就业方向,部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直接与用人单位签约,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实现中的问题 
  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各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打造了一系列品牌活动,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反响,对大学生实现了教育的功能。但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实现的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有效发挥。
  1.师资力量缺乏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课堂的有益补充,其作用不亚于正式课堂,要保证社会实践的专业性和高质量以及实效性,应该为学生团队组织配备专业学科的教师进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最大的缺点是社会经验不足,遇到突发事件难以应付。另外,学生在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中存在一定难度,这些都需要专业教师的指导。为保证社会实践的有效进行,保证学生的安全,应该为学生配备有经验的教师带队。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曾多年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学生组成了社会实践队却苦于找不到专业教师指导,更难于找到合适的教师带队。大学生社会实践所选择的地点大部分是环境条件比较差的地方,尤其是志愿服务工作,再加之学校所配备的经费不足,参与的教师往往要自己垫付经费,压制了教师们参与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另外,高校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行政职务过多,在学生培养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尤其是在假期,教师很难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因此,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制约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最大障碍。 
  2.学生参与面窄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充满了好奇心,参与热情高涨,想将自己所学付诸实践,奉献自己的爱心,提高自身的多方面能力。但是,学校所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非常有限。根据了解,笔者所在高校得到资助的学生人数不到全校人数的二十分之一,受到资助的学生团队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得到了全额资助,很多学生因为经费的原因不得不放弃原计划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另外,大学生社会实践主要是社会调查、党建、支教、挂职锻炼、医疗服务等形式,对大学生本身的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实践队的组建必然要进行甄选,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精英实践”的模式,无法满足广大普通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增长社会见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一般要求,直接导致学生参与面比较窄。 
  3.管理机制不健全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