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这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这些课程的设置对大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以及理性爱国的认识有很重要的启蒙作用。为什么会这个样子,现在的社会提倡创新,与时俱进,当然,对大学生的爱国教育也要紧随这一精华理论,采取实际措施,改革现在大学所面临的的这一现状。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创新高效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核心概念,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让教学更加贴近大学生,并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互动,让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增强互动性,正确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明确其特征,正确处理爱国主义与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各种关系,是讲好这一内容的基础。在内容上加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时政的信息,来吸引同学的注意,加入理性爱国主义的成分,来提高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想认识。 (三)强化理性爱国的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是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共同的基础都是实践活动。只有在理论知道下的反复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完善,所以实践又为理论的真实、完备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优秀品德的培养不能借助漂亮的说教或空洞的、鼓动性的喊叫,它们只能一同之间的交往为基础,在日常的看不见的影响下,在整个生活过程中深深地被灌输到意识中去。”所以,以此观之,我们要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而大学生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在实践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不断发掘自身的缺点,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 三、健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的体制 高校在理性爱国教育方面还有很多不足的方面,很多原因在于在各高校内没有一个完善的理性爱国教育机制。 (一)建立完备的理性爱国教育制度 在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中,要坚守“重在建设”的方针,建立一套完备的理性爱国教育制度。建立一套完备的理性爱国教育机制很有必要,没有位大学生都有义务接受理性爱国教育,并且认真贯彻落实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各个阶段的理性爱国教育内容做到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以达到理性爱国教育的效果。 (二)明确高校理性爱国教育的负责制度 高校中的爱国教育不是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诸多部门,学院,老师的责任。明确每个部门,直到每个人的责任,才能让整个理性爱国教育的管理体系真正运作起来,责任到人,才能真正落实。 (三)确实加强各个部门的合作机制 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不能单单靠谁,单单靠那一个单位或部门,我们要加强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社团之间的联系,各个班级之间的联系,各个宿舍之间的联系,不要让理性爱国教育只是成为一句口号,要将理性爱国教育落到实处。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与社会上的团体合作,让理性爱国教育不仅仅在大学里发光,还可以影响到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创新教育理念 各国的理性爱国教育理念是不同的,国情不同,所以教育研究的方向策略就会大相径庭,但又各有其长处。每个国家都是结合自己的具体国情进行研究教育的,我们国家也不例外,但是就其理念而言,历史文化的结合和教育形式的创新都对理性爱国教育有很大的改善,但是其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创新我们的理念。 大学生理论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就是改变已往形式与内容相脱节的现象,改变那种讲起爱国主义道理来滔滔不绝,一到行动就懒懒散散,无所适从。有些人不努力学习爱国主义思想的精髓实质,单单追求行为的轰轰烈烈的做法,而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爱国主义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与社会生活的实际行动相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与培养其爱国行为相结合。“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爱国精神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做到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教育大学生在思考的同时也要理性的投入到实践中区,而不是空谈。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需要从爱国出发,针对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通过各种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深切的感受其国情感,做到咯轮与实践实实在在的结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通过北大核心期刊实践活动,教育他们,新世纪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学习,爱校行。每一个大学生要当好祖国未来合格的接班人,就应该培养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己。 项目来源:辽宁省大学生创新项目,编号:201311258049。 参考文献: [1]陈霞.新时期大学生爱国热情的保护和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58. [2]杨建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 [3]车静.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激情[J].教育战线,2008,1. [4]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