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时间:2014-04-02 15:03 点击:
无论是大数据、网络还是信息高速公路,现在有一个统称,即新媒体。媒体的概念不能在原有传统媒体的意义上理解,它包括各种新的传播途径、发送和接受方式或形态。这方面的历史在我国开始于1994年。那年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64k网络信道开通,尝试进入互联网

  无论是大数据、网络还是信息高速公路,现在有一个统称,即新媒体。“媒体”的概念不能在原有传统媒体的意义上理解,它包括各种新的传播途径、发送和接受方式或形态。这方面的历史在我国开始于1994年。那年中国与国际互联网相连的64k网络信道开通,尝试进入互联网,于是我们进入web1.0时代,随后有了第一个互联网上的网站瀛海威。随着博客的出现,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有了博客、播客、掘客、维客等“自媒体”形式,使人有了更大的自我表达权。

  SNS(社交媒体)越来越多,加速了网络虚拟社会的构建,使得虚拟社会成为现实社会的延伸,例如偷菜游戏。从微博、微信开始,web已经开始从2.0向3.0过渡。

  网络的未来发展,将进入Web3.0时代,其技术特征是:万物感知-智慧控制;物质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全方位信息交互;人与物质世界的联接。人与人的交往仅是信息交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不是唯一的了,而人与物质世界的交流将成为一个非常丰富的部分。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基于RFID技术和EPC标准,利用射频识别、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了一个能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简称物联网。2009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一同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同年8月,物联网被正式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一、新媒体的急遽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新媒体经过这么多年的急遽发展,对我们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时空观的变化。网络的快速发展打破了原有的时间和地域限制,空间的极度压缩,使每个人所处的现实位置已经无关紧要,地域、场景的空间真实存在消失。身体的存在位置已经不是决定群体是否有共同经历的前提,新媒体一方面将身处不同物理空间的人整合进共同的虚拟场景,另一方面又使得处于相同空间的人可以分离在不同的场景中。手机、ipad等移动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在一起”的人可以选择处于不同的场景中。这个我们大家都感觉到了,现在在公交上,大家都拿着个东西在专心做自己的事情,这就造成我们社交的线性模式被打破,人们的交往向即时在线转变,网络全方位的覆盖使得社会交往的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在很多时候也要求人们及时甚至即时做出回应,这样一来,人们的零碎时间被最大限度地整合了,人们在运动中,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新媒体侵袭了人们的时间,使社会时刻处于在线的紧迫感中,所以每个人都感到非常忙,因为社会的节奏大大加快了。

  第二,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被打破。法国学者让·鲍德里亚指出:传媒推动了以“拟像”和“内爆”为特点的后现代社会的到来,现实与虚拟、高雅与低俗等二元对立概念的边界、范围和差别逐渐消失。在网络社会中,真实社会角色身份被剥离了,出现新的界定,出现网上的虚拟社会阶层。这种网络上的虚拟社会,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的延伸,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第三,出现社交范围的扩大和社交范围的集中的现象。网络社交很大程度上是和一群陌生人说话,因为当事人不知道对方是谁,社会交往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过渡,网络颠覆了主体实在的确定性身份,承担了美国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说的“无知之幕”的功能,使得参与者可以躲在“幕”后摆脱原有身份的束缚。“无知之幕”讲的道理是:每个人将来要做什么,都不知道,在这种情境下大家讨论市长应该做什么,书记官应该做什么,清洁工应该做什么,这时候没有利益驱动,大家可以讨论得非常公正,走出幕布,才知道谁是市长,谁是清洁工,这就叫无知之幕。这是罗尔斯1971年在《正义论》书中的设想,现在的网络传播把它变成了现实。

  在社交范围扩大的同时,人们的社交圈则呈现集中的趋势。以兴趣为聚合的小圈子氛围形成,同时一些小众化群体,借助互联网的“长尾效应”也得到发展。以往这些小众群体在实在的社会层面很难组织起来,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以极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小众群体借助网络的传播效应,得到了迅速发展。即使全球只有几百人,通过虚拟的网络就可以组成一个网上社群。

  新媒体带来的新型社会联络与动员能力,能够造成稳定的社交圈,但在另一方面,也会使不同阶层之间分化更为严重,社会利益团体的边界逐渐明晰和固化。

  第四,话语力分散和用户自主地位的提升。网上表达渠道的扩展带来话语的分散和碎片化,民众在各种问题上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消解原有的权威话语中心,话语力从精英阶层向草根阶层下放,出现众声喧哗的局面,用户的自主性和参与度得到提升。去年获得吴玉章二等奖的胡泳的著作《众声喧哗》,讲的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尤其是P2P技术,通过点对点传播,将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集中起来,在用户自己下载时,自己的电脑也成为主机同步上传内容,因而下载的人越多,下载速度反而越快。维基(Wiki)作为一种在网络上开放的可供多人协同创作的超文本系统,使得用户共同创作成为一种可能,提供了用户的自主性。通过协同创作,在互相补充和纠正的过程中,汇聚个体的力量,发挥网络的自净化功能。

  第五,网络发展将进入Web3.0时代。以往我们说的传播,自然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现在,人与物质世界之间的传播正在成为社会传播体系的一部分,网络传播中嵌入人与物的传播,将从本质上影响交流互动的方式。

  二、新媒体未来发展中的几种现象

  第一,由于新媒体对传播实效的推动,加快了社会整体节奏,快节奏、高效率成为新的生活方式。新媒体的全时性特点使得人们不得不保持一种时时待命的状态。

  第二,搜索引擎的出现,让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比的是谁的记忆力好,现在比的是记忆方式,是谁能找到更多选择性记忆,他能记住重要的信息点和信息获取的路径,而不是信息内容,找到路径就能找到这个内容。也就是说过去靠死记硬背,现在靠找到路径。

  第三,新媒体的传播及话语方式更多地表现为解构式的特点,反规则、碎片化、去中心,恶搞、嘲讽、质疑成为常见的内容风格,而且越这么做越能得到追捧和传播。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