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社科论文 >

兴隆洼的文化成就

时间:2014-03-22 14:26 点击:
摘要:兴隆洼文化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在适应其特殊的环境中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文化发展核心圈,以多元混合经济的生产方式,开创了繁荣、稳定的文化发展局面,并产生了一批独特而突出的文化成就,对其后来的文化甚至周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中国古代文
  摘要:兴隆洼文化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在适应其特殊的环境中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文化发展核心圈,以多元混合经济的生产方式,开创了繁荣、稳定的文化发展局面,并产生了一批独特而突出的文化成就,对其后来的文化甚至周边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中产生了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文化成就;多元经济;重要影响
 
  中图分类号:K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2-0003-04
 
  兴隆洼文化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一支主要分布在西辽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是红山文化的源头,代表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期。随着兴隆洼文化田野工作及时而全面的展开,兴隆洼文化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兴隆洼文化的年代、分期、地方类型等问题基本明确,玉器起源、聚落形态、埋葬习俗、社会结构、经济形态、精神层面的研究和探讨更不断掀起新的高潮,兴隆洼文化的地位及作用日益凸显。兴隆洼文化不仅奠定了西辽河流域在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核心地位,对东北亚其他地区史前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确立了西辽河流域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并行发展、相互影响的历史根基。本文欲从技术角度着手,结合兴隆洼文化的田野考古材料及研究成果,对兴隆洼文化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就其在史前新石器时代的地位、作用及影响作一探讨。
 
  一、材料与背景
 
  兴隆洼文化,年代距今8200~7200年[1],文化延续了近千年,可分为早中晚3段,早中晚3段一脉相承又有一定变化,与华北地区的磁山、裴李岗、后李、大地湾文化大致归属于同一时期。兴隆洼文化主要分布在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教来河和大凌河流域。这一文化不仅分布面广阔,而且还向其周围辐射或加以影响,故其北可达大兴安岭南缘,南抵渤海沿岸,西起潮白河流域,东至西辽河下游。带有兴隆洼文化特征的典型纹饰不仅见于东北地区,还渗透到山东半岛,更远及西伯利亚地区[2]。经过系统发掘的遗址敖汉兴隆洼[3]、兴隆沟[4]阜新查海[5]、林西白音长汗[6],其他重要的遗址还有巴林左旗的金龟山[7]、巴林右旗的古日古勒台[8]、克什克腾旗南台子[9]、盆瓦窑[10]、敖汉兴隆沟[11]、北城子[12]、河北承德岔沟门[13]、北京平谷上宅[14]等遗址。
 
  从各调查及发掘遗址看,兴隆洼文化居民虽选择了黄土资源比较优厚的河流两岸,占有一定的优势,当时的气候较之现在也更温暖湿润一些[15],但作为我国少数几个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的地带,食物资源也极其不稳定。兴隆洼居民在团结合作、不懈努力的同大自然抗争的过程中,开创了较长时段定居、发展多元混合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实现了稳定、繁荣的文化发展局面,并取得了许多独特而突出的文化成就。
 
  二、突出的文化成就
 
  (一)全新建筑时代的开创
 
  兴隆洼文化时期的聚落,从选址、兴建到废弃可能都是在提前规划设计后一次性完成的。聚落内部已有了较严格的功能区分划,居住区、祭祀区、墓地、陶窑区等可能都占据特定的空间。每个聚落中房址均成排分布,每排房址的数量多少不等,但每一排中均有一座大房子,大房子面积大于同排的其他房子,也普遍大于同一时期华北新石器时代的房子。房屋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转角处一般为圆角。居住面多抹泥烧烤,灶址亦多抹细泥,有的甚至用石板装饰。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都体现出预先规划、统一布局、有序排列、顺应自然、遵循制度的聚落营建理念。从兴隆洼文化建筑多严格排序的布局中可知,聚落的营建可能一次性完成,这种营建方式需要大量劳动力的投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兴隆洼文化先民们的向心凝聚力及遵循一定的社会秩序的心理意识。兴隆洼文化聚落功能区分化的加强、房址的精心装饰等还说明兴隆洼居民定居意识在逐步增强,定居的时间也有所延长,较稳定的定居也使得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技术能有所发展。这种理念亦被后来的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所继承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风格独特的陶器制作
 
  兴隆洼文化的陶器独具风格,是最能体现兴隆洼文化特征的器物。从器物种类上看,筒形罐与钵构成最简单的器物组合关系,其中筒形罐又最有代表性。陶器器表普遍施加纹饰,以压印“之字纹”为特色,还有交叉纹、网格纹、席纹、人字形纹、波浪纹、菱形纹、凹弦纹、附加堆纹等。纹饰按不同的组合方式分施于罐的颈、肩、腹各部分,这种三段式的布局理念一直在兴隆洼文化筒形罐的变化发展中保持稳定性,富于变化的是各种纹饰在罐身的不同组合,这些组合无一定之规,似率性而为之。但之字纹自中期出现后,逐渐成为陶罐器表上最常出现的纹饰,虽也是与其它纹饰拼合,但已逐渐呈现一支独大的趋势,并在其后的富河文化、红山文化中出现一统天下的修饰风格。从筒形罐的器型上看,也是大小不一,似乎从炊具、食器至储存器,均以这种大口小底斜腹的体型来代表,这种追求实用、习于守旧的技术理念可能影响到其后的富河、红山文化等,至富河、红山文化时期,筒形罐的主导地位和之字纹为主体的修饰风格仍继续延续。这种长久稳定的延续最终成为一种象征符号,广泛分布于东北地区,甚至影响到整个东北亚地区。它们广泛的分布范围标志着一个风格影响区域,同时也指向人群之间的往来与交流。我们知道无论是作为炊器还是盛器,筒形罐的式样设计不是唯一的,同样,模拟藤编容器的图案,之字纹也不是唯一的选择。这些独特的形式作为符号编码,在广泛区域里流行,不断传递着一个信息:群体的认同[1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