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新城建设中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分析

时间:2014-06-12 15:53 点击:
本文根据新城建设中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结合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从产业化和城市化两个角度,选取了15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新城产城融合程度的指标,提出了在评价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对指标赋权,定量指标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和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等问
  文献综述 
 
  自产城融合的概念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其就掀起了研究热潮。目前对于产城融合的概念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许多学者对产城融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张道刚(2011)认为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没有产业的支撑,即便再漂亮,也就是“空城”,而产业没有城市的依托,即便再高端,也只能“空转”。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许建(2012)认为,产城融合最终表现为城镇核心功能提升、人口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人文生态协调发展。刘明(2011)认为产城融合的本质就是产业和城镇的协调发展、良性互动。李文彬和陈浩(2012)对产城融合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对产城融合的理解应该着眼于人本导向、功能融合和结构匹配三个方面,是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刘瑾、耿谦、王艳(2012)将产城融合界定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就是建设以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驱动、生产性和生活服务融合、多元功能复合共生的发展模式。林华(2011)则认为产城融合应该是居住与就业的融合,核心是使产业结构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 
 
  产城融合本质上反映的是一种城市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是把产业和城市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从而实现协同发展,使产业依附于城市,城市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李学杰,2012)。目前关于新城建设产城融合评价方面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本文研究新城建设中产城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为今后评价新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新城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产城融合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产业化发展方面 
 
  1.产业发展。产城融合讲究的是产业和城市之间的互促、协调发展,就是二者之间要相互匹配。目前,一些城市郊区新城中规划设计的产业入驻门槛较低,仍旧有些产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缺乏核心竞争力,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资水准等也都低于市区标准。这样,郊区新城的产业发展,就无法吸引劳动力前来就业,不仅对于企业来说难以招到创新型的人才,带动新城人气的提升,而且与市区也无法形成良性的产业互动。 
 
  2.产业性质。郊区新城产业的选择对产城融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一些高新科技企业,可以提升郊区新城整体产业发展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入驻郊区新城,可以在新城内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带动新城的产业升级,提升产城融合的程度。但是目前多数新城建设中,缺乏可以吸引创新型、科技型企业入驻的良好条件,新城政府层面未能制定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来引导先进企业入驻,新城发展缺乏高端产业的引进。 
 
  (二)城市化建设方面 
 
  1.城市规划的分裂。由于过分强调工业集聚和土地利用的统一,以前工业园区的规划和新城总体规划是分别独立编制的,空间形态和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从规划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潘斌等,2013)。在空间布局方面,各工业园区虽然按照规划引进了若干产业,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许多企业并没有按照事先规定的区域落户,造成园区内用地混乱,各种类型的企业混杂分布;在工业用地方面,各个工业园区主要以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再加上对外的交通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等,基本没有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造成了各工业园区内用地分配不合理。所以,新城建设缺乏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规划,使其在产城融合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2.基础设施的欠缺。由于郊区新城是新规划的区域,一般都是产业先行,然后才有人口的导入,这就带来了新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欠缺的问题。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工业园区最明显,园区基本没有考虑商业、学校以及医院等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内部的市政、交通基础设施等也都是按照工业生产规划设计的,难以满足居民日常的生活需要。这势必会影响新城的发展,导致新城里只有产业的发展,却没有人口数量的提升。另外,联系新城和工业园区的公共交通车辆和发车密度都偏低,交通不便也使得许多企业员工不愿意住在新城,使得新城缺乏人气。 
 
  郊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解释及体系框架 
 
  (一)指标构建原则 
 
  评价郊区新城产城融合时,指标建立要满足以下原则:第一,系统性原则,即在指标体系内的各项指标能够组成一个系统,反映的都应该是系统某一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整体;第二,相关性原则,即各项指标都与郊区新城的产城融合评价相关,在此基础上各个指标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第三,可测性原则,即各项指标是可以量化的,通过这些指标的数值计算可以用于测度新城的产城融合程度;第四,可控性原则,即各个指标是可以控制的,当新城产城融合度较低时,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行动改变指标的数值,从而提升新城产城融合程度;第五,实用性原则,就是各个指标是可行的,数据容易获取和简化。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郊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影响因素,本文从产业化发展和城市化建设两个方面提取产城融合的指标,每个指标又可以细分为若干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选择如表1所示。在此基础上构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新城的产城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具体指标如表2所示。 
 
  除了可以量化的众多指标之外,对郊区新城产城融合的评价还有城市产业布局、新城规划用地布局、商业配套、制度措施和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功能定位等方面,这些可以作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时的辅助指标,从定性的方面对郊区新城的产城融合程度进行评价。 
 
  郊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指标赋权 
 
  通常情况下,在运用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应该根据具体指标对目标层的重要程度,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使得评价结构更具有客观性和准确性,这就需要使用科学合理的赋权方法对各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目前,对指标赋予权重的方法有个人判断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其中,前两种方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层次分析法则结合了主观和客观情况,对结果的分析比较正确,因而运用较广泛。所以,在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时,运用层次分析法清晰、明确,计算过程简单,所需定量数据较少,是一种较好的评价方法。另外,可以将层次分析法与别的方法结合使用,利用各种方法的优点,提高评价的准确性。 
 
  (二)定量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各个指标可以定量化处理,但是由于各指标的单位都不同,不能直接比较。所以,在进行评价之前,需要对不同量纲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郊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正向指标(越大越好)、反向指标(越小越好)和适度型指标(指标越接近于某固定值越好),不同的指标需要不同的标准化方法。 北大核心期刊
 
  (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利用该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时,应对郊区新城在产城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不同的新城在产业和城市融合方面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些新城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城市建设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导致新城出现了“有业无城”的窘境;有些新城则更加重视城市建设,将城市的配套设施等都建设良好,但是城区内没有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相关产业,这就出现了“有城无业”的现象;有些新城产业和城市建设虽齐步走,但是二者互动较少。所以,针对不同的新城发展情况,应该制定不同的策略来促进产城融合,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结论 
 
  本文分析了新城建设中影响产城融合的各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产城融合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建立了一套系统的郊区新城产城融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指出了在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郊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对郊区新城产业和城市融合程度进行测度的第一步,只有在认识到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同时在应用该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对新城建设中的产城融合现状有更加全面、更加客观的认识,而且对于今后的新城建设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在构建郊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数据不易收集的指标没有列入体系,对评价结果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该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争取建立一套更加系统、有影响力的郊区新城产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为新城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并且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