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基于居民生活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的国民经济核算研究

时间:2013-12-03 14:07 点击: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1993)在反映一国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问题上存在不足,本文将以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因素分析为出发点,系统思考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演进及运行过程,以求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反映
  一、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过程与规律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开展国民经济核算所遵循的方法制度及其成果所构成的统计信息系统,它为国民经济核算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和科学的核算模式,制定了统一的分类标准,综合利用统计、会计和其他核算方法,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一套可操作的框架。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起源于SNA,该账户体系是在系统总结和继承之前国民收入估算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其最新版本是1993年由联合国公布的。此后,随着经济形势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在不断向前深化,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按照其核心指标GDP所考虑的经济活动范围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传统GDP、绿色GDP和可持续发展GDP三个阶段。
  1.传统GDP与绿色GDP概述
  传统GDP核算的主要理论成果可以被划分为两大体系,即:SNA和MPS,SNA是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经济核算体系;MPS(MaterialProductBalanceSystem)是由前苏联提出并推广的,简称物质平衡表体系。两大体系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两大体系产生的现实经济基础不同;第二,两大体系的核算范围不同;第三,两大体系的核算方法不同。绿色GDP,即EDP(EnvironmentallyDomesticProduct),是指在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的基础上,从GDP值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所得到的计算结果。目前国际上几个重要的核算体系主要包括《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SEEA)、《欧洲环境的经济信息收集体系》(SERIEE)、《包括环境账户的国民核算矩阵体系》(NAMEA)等。
  2.可持续发展GDP概述
  可持续发展GDP又称广义绿色GDP,其核算范围要远远大于绿色GDP的核算范围,可持续发展核算除了要包含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考虑的资源环境成本之外,还要包括社会成本,从而综合反映以经济发展为支撑的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该领域内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体系包括: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开发的人文发展指标(HDI),经济学家Daly和Cobb提出并不断进行完善的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ISEW),以及联合国提出的真实发展指数(GPI)等。
  现代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做减法",即从传统GDP到绿色GDP是从GDP中减掉资源环境成本;从绿色GDP到可持续发展GDP是从EDP中再减去各种性质的社会成本。其原因在于不同核算阶段所关注的核算对象的范围不同,传统GDP关注经济系统的生产能力,绿色GDP关注经济系统和自然环境,而可持续发展GDP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关注整个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各种相互关系。
  二、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因素分析
  可持续发展GDP核算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对整个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或意义深远的问题上,目前该领域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人口增长、国民素质、贫困、腐败、收入分配、安全事故、犯罪等社会性费用以及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等。长期以来,各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都很难解决一个重要问题,即:国民经济核算很难准确反映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1.收入因素与成本因素
  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因素一般包括两大类,即:收入因素和成本因素,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一般只考虑收入因素对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影响,而忽略了同样重要的成本因素。所谓成本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特定支出类因素。为了便于说明,我们假设有两个家庭A和B,每个家庭都有三位成员,即爸爸、妈妈和孩子,两个家庭的生活环境大体相同,其中A家庭年收入为30万元,B家庭年收入为15万元(视为长久性的可支配收入)。如果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来看,A家庭的生活水平要高于B家庭,高出的幅度大约为50%。但是以下几种情况却给出了我们怀疑的理由:
  情况一:假如两个家庭的孩子都在读大学并且自费,A家庭的孩子在国外而B家庭的孩子在国内,由于留学费用要远比国内学费高得多,所以A家庭的生活水平可能在短期内会下降很多。
  情况二:假如两个家庭持有不同的风险观念,A家庭是典型的风险规避型,因此买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保险;而B家庭则是风险偏好型的,对待风险的方法是风险留存,因此相对于A家庭来说B家庭节省出了大量的保费用于当期消费。
  情况三:A家庭的运气很差,他们在一次外出时不幸出了意外事故,需要支付大量的医药费;而B家庭则平安无事。
  情况四:A家庭虽然收入较高但是嗜赌成性;B家庭则安分守己,保持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但以上几种情况足以说明成本因素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认为,现实生活中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因素除了收入外还应该考虑成本因素,成本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即:赶超类成本、防御性开支、偶然性支出和不良生活习惯支出。
  上面例子中所描述的"情况一"就属于赶超类成本,它是指一国居民为了能够在未来达到某一更高生活水平而在当期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支付的成本,例如受教育或接受在职培训等。事实上,这一类成本因素所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是成本类因素中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本文在下面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情况二"属于防御性开支,是指为了规避未来因不确定性因素所造成的损失而在当期必须支付的成本,例如购买保险等。"情况三"属于偶然性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灾害和自然灾害两类,例如地震、水灾、劳动事故、犯罪等。"情况四"属于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除了赌博外,该类成本还包括吸毒、浪费等。
  2.赶超类成本的进一步研究
  赶超类成本指一国居民为了能够在未来达到某一更高生活水平而在当期及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支付的成本,赶超类成本广泛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根据其性质不同主要分为三类,即:实物类、虚拟类和心理类。
  (1)实物类赶超成本。该类成本的支出形式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某人为了在将来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而进行创业,为此需要购置的机器设备厂房等都属于实物类的赶超成本。
  (2)虚拟类赶超成本。在形式上不体现为实物,例如一位到城市打工的民工,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参加业余电脑技能培训,这一行为影响到的他当期生活水平,但却提升了他的劳动能力和个人素质。
  (3)心理类赶超。该类成本是由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赶超类支出,主要指既未产生实物资产又没有提升该劳动者的劳动能力,而是由于心理压力等原因所造成各类"支付"。
  目前的可持续发展核算指标体系在反映生活水平问题时一般都未考虑赶超类成本,如HDI只考虑收入因素、ISEW只考虑了防御性支出、GPI只考虑偶然性因素等。原因主要在于赶超类成本具有广泛性,核算难度较大,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来说,使用账户式的核算方法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核算并不经济,因此需要找出一套既可以合理估算赶超成本又能够有效控制核算成本的有效方法,本文下面将要论述的赶超成本模型正式基于这一问题提出的。
  三、赶超成本模型的理论研究
  1.模型的基本假设
  以两国模型为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造成两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差距,认识到这种差距后,落后的一国便会产生赶超先进国家的客观意愿和要求,进而将其付诸行动,但是赶超的过程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部分成本来自于落后国家的各期GDP,因为这部分产出以投资、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形式被消耗掉而无法用于居民的现期消费,所以国民经济核算在考虑居民生活水平时,应将这部分成本从GDP中扣除。
  模型的基本假设如下:
  (1)两国国民生活水平或者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取决于两国的科技或生产力发展水平。
  (2)落后一国的国民有加快发展本国经济以达到先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动力。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