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由“女孩是恶魔”想到的……

时间:2014-05-07 15:53 点击:
一、习题设计要注重智趣,更要注重情趣 一直以来,练习设计基本都遵循本本主义的原则:以书本课标要求而设计,更多地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的练习其本质考量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了得高分,只要机械地进行反复操练即可,久而久之练习就变得毫无趣


  一、习题设计要注重智趣,更要注重情趣

  一直以来,练习设计基本都遵循“本本主义”的原则:以“书本”“课标”要求而设计,更多地考察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的练习其本质考量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为了得高分,只要机械地进行反复操练即可,久而久之练习就变得毫无趣味而言了。反观“女孩是恶魔”这个在国人眼里看似“大逆不道”的证明题,不仅打破了我们对数学的刻板印象,更使数学陡然间充满了情趣和魅力,相信即使是最讨厌数学的学生也会对此题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同样,学生只有对练习材料充满了期待和兴趣,才能实现练习的最大价值。因此在平时的练习中可以设计一些让学生能说、愿说的习题,以此更好地展示其个性。

  这样的题目不仅突破了以往只注重课本知识的练习,还赋予了练习以智力性和趣味性,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考量对象,让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做,并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体会。

  二、习题设计要注重本质,更要注重外延

  面对“女孩是魔鬼”这一证明题,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是数学证明题吗?和数学完全不靠边。其实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去思考一下就能发现一些端倪,数学证明题本质是利用题中已知的条件,辅以公式、定理、公理进行严密的推论,最后得出题中要求的结论,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对比这题的证明过程,不仅有公理的使用还有计算的过程,更有严密的推论,因此,此题不得不说是一个地道又绝妙的数学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奇特的证明题,我们都需要反思:我们的练习设计缺失了什么?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而不是解决学生的“分数”“升学”问题。

  在以往教学《认识百分数》一课中,教师往往是这样设计练习的:让学生听写百分数,然后用一句百分数的话说明你写了几个,例如总共要写10个,A写了8个,就可以说成是写了总数的80%,再或者让学生先说一句百分数的话,如B写了总数的70%,让其他同学猜猜这位同学写对了几个。这样的练习设计目的是对“百分数”本质的理解,注重的是对知识的传递和运用,但缺少了“百分数”的外延和拓展。而这位老师设计的“填一填”较好地打破了以往的思维定势,看似没有任何已知条件可以推论出结果问题,将学生带入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特别是在“我国的土地面积正在以每年()的速度被沙漠侵吞”这题中,学生面对选填1%和0.03%产生了激烈的争论,在争辩中不仅培养了数感,更考量了学生的知识面和综合素养。因此,一个好的练习设计不是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而应立足于数学的本质,同时沟通学科与学科间的知识壁垒,从知识的单一化走向思想的多维化,实现人的整体发展。

  三、习题设计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智慧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习题设计的最高目标就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以谋求学生更大空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往过于呆板的知识性练习,向注重人的智慧型练习转变,打破固有思维格局,以创新的思维指导练习设计,给学生多打开一扇观察世界的窗,使其窥见不一样的精彩。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你们觉得抛硬币的方法公平吗?请说明理由。学生说:“公平。”教师追问:“为什么呢?”“因为可能性都是50%。”接着教师出示五位学者的实验记录表:

  教师追问:“既然都是50%,为什么没有一组数据正反次数正好是相等的呢?”学生的固有思维被触动了,教师接着问:“仔细观察数据,你有没有发现什么?”学生在沉思后,开始发言:“我发现5次试验正面朝上次数比反面多。”教师继续问:“根据研究的数据,你愿意选正面还是反面?”学生齐答:“正面!”“正面多于反面,这是偶然现象还是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你们现在还觉得抛硬币是公平的吗?请同学们课余时间实验一下。”在第二天的汇报中,教师出示了一则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抛硬币正反面几率不一样:抛前哪面朝上落地后这面朝上的几率高1%》,并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数学系教授伯尔斯·迪亚科尼的实验方法,学生深深地感到:创新就是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

  注重知识性的练习,往往将知识人为地加以隔断,一个接一个的练习如同一波波海浪达到某一点后即可止步,不再越知识本位半步。注重智慧型的练习,是将练习无限的拓展,追求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练习中,教师并没有将“可能性”只定位在书本要求理解的框架内,而是辩证地让学生理解了书本知识,将“人”的发展作为首要任务,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以发生、发展。龚自珍说:“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学生要破“格”,教师更要破“格”。

  总之,一个好的练习设计应立足于数学,但又不局限于数学,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为核心,不断向人的思维最深处蔓延,使人臻于完善,正如柏拉图所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心灵达到完善的境地。

  (徐建林,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花港迎春小学,2152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