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然而,道理的明白并不代表实践的到位。素质教育的号角早该吹响。教师应该怎么办?教育应该怎么办? 教师应该让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想办法激励、帮助、引导,而不是想办法考高分。当然,这也涉及到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既是教育的指导思想,也能见证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四,要明确创新教学的策略和思路。 如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而创造性是必需的条件。谈教育改革,许多人的眼睛只盯在学生负担过重这一点上,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学生负担过重真正致命的缺陷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灵气,使他们只会说而不会做,甚至说都是滞后的、外行的。而教育工作者还在那里乐此不疲地进行着。 “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这是罗杰斯的观点。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主动探索,充分发挥创造力,就要转变上课时的角色。到底谁是主角?有一个人人都喜欢看的小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学生当配角当惯了,如果产生了当主角的愿望,这应该是他们的进步。然而,教师当主角当惯了,能够退到配角的位置上去吗?因此,他们教育的理念决定着一切,不可或缺的还有制度。 陶行知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就是和谐,就是融洽。和谐教学是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培养和谐的师生与人际关系,提高教学效果的教书育人路径,是一种将快乐寓于教学内容之中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标实施过程中,要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还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十分有利于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是教学过程顺利的重要保障,从此,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平等民主、互相信任的教学气氛就出现了;相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则会使师生关系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导致教学难、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需要构建和谐课堂,使学生在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得到启迪。也只有在和谐民主的人文课堂里,学生的个性才能得以充分张扬,思维的火花才能得以尽情绽放,潜能才能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力。 高中新语文课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新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探求知识、自主学习、寻找规律、发现创新。因此,考察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过程是评价中学语文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