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2)

时间:2014-03-27 15:21 点击:
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例如:某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由于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能力,导致对学生行为的认识不客观、

  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例如:某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由于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能力,导致对学生行为的认识不客观、不正确,因此采取夸大其辞的不当的教育方法;某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不善于协调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生成了他们泄愤的替罪羊,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某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心胸狭窄,不够宽容,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得较多的不是同情、亲密、和蔼,而是对立、对抗、敌视、仇视,甚至打击报复,形成对立而紧张的师生关系,最终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采用不恰当的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重视学生中以打架、偷盗、说谎等为主的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沮丧、抑郁等心理异常行为;某些教师比较重视学生逃学、打架、不合群、破坏公物等行为问题,忽视学生自卑、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例如,在一次对教师的调查测试中发现,关于学生的厌学问题,有31.25%的教师将其视为“差生”,有15.62%的教师将其视为思想问题,只有9.38%的教师模糊地认为是心理问题。这说明,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某些问题,大多从学生的品德行为找原因,而很少从学生的心理方面分析。总之,难以找准问题的原因,不能及时地对症下药。

  二、预防、矫治师源性心理障碍,做学生心理健康的导师

  1.教师要注意培养健康心理。教师应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自觉克服不良心理,消除不良情绪,不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良心理,学会给自己减压,学会善待学生、善待家人,更要学会善待自己;要学会对孩子微笑,学会赞美同事,以期达到改善人际关系、心理状态和健康水平的目的,预防师源性心理障碍的产生。

  教师还要重视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学习,懂得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增强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的能力。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学生,对学生中的种种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基本预测学生的发展趋势。在教育教学中做到事前预防心中有数,事后处理手中有度,不至于造成学生心理上的问题。

  2.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规范行为。北京市教科院曾进行过一项研究,对400多名学生就“我喜欢的/不喜欢的老师的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知识面广、有过硬的基本功、上课负责、处理问题公平、勇于承认错误、善于沟通等被视为学生喜欢的行为,而打骂学生、讲课死板、对工作不负责任、偏心等被视为学生不喜欢的行为,这些不被学生喜欢的行为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伤害。所以,教师要学理论,钻业务,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学校要重视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教师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长期的、紧张的精神劳动。教学活动往往是个体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往往在自豪中产生自赏、在挫折中产生哀怨,进而产生一些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加之目前教师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不是很理想:社会转型、竞争激烈、上级要升学率、学生难管、收入不高、负担不轻,导致部分教师的心态经常处于不平衡中。如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心理保健,教师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损伤,对教育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学校要重视教师心理的健康发展,不断了解教师的情绪,在可能的范围内,及时地、主动地为教师解决一些困难,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内在环境,指导教师运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使教师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乐观、向上、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