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例谈高中思想政治课适时有效渗入时政教育

时间:2013-09-17 14:26 点击: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考试大纲》和我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程的主要途径”。《考试大纲》和我省《考试说明》还规定,时事政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二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并列入高考政治学科的考试范围。由于,我省近四年高考自主命题文综卷政治试题倾向于考查能力,未直接考查“时事政治”知识点,高中思想政治课开始淡化“时事政治”教育。实际上,时政教育与思想政治学科模块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密不可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并形成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关键是如何适时有效地渗入到高中思想政治课。
 
  一、讲述时政新闻,巧设新课导言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精彩的导课会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中理论概念和观点多,较为抽象。新课教学宜生活化、主体化,以真实可靠的时政新闻作为资源引入课堂,切入主题。时政新闻包括:民生热点、政策读点、国际焦点等国内外大事,学生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信息渠道已能及时有所了解,教师如能选择有针对性的事例导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高中《政治生活》中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一课内容,相对于高一学生而言较理论化和抽象化,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的要求,确定模拟电视台“我看政府”栏目,以“元宵节福州南后街举办灯展”活动导课。新课一开始,教师播放“南后街灯展”视频新闻,提出“灯会是由谁组织的?”学生齐答“福州市政府!”,教师又问“为确保灯会成功举办,大家知道政府在灯展期间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学生七嘴八舌回答:“交通管制”、“安排流动信号车”、“消防车”、“急救车”,派出警察和保安“执勤维持秩序”等等。教师接着指出:大家谈的这些实际上都体现了政府在履行其职能,什么是职能?……
 
  新课采用时政新闻导入法,且选择具有乡土文化特色的“福州市南后街灯展”的导语,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参与人数多,引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教师就此与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分析政府为灯展所做的工作,从基于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中理解“政府的职能”,体现了“德育回归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二、结合时政热点,联系主干知识
 
  时政热点如“世博会”、“两会”、“神舟八号”、“双百人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南海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国内外重大时事等时效热点,除此之外,还包括“思想道德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科技创新”、“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统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等长效热点。可以说,时政热点与思想政治学科主干知识联系紧密,教师要善于掌握学生关注、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知识结合,在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间架起贯通的桥梁。
 
  例如,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中“新时代劳动者”一课教学中,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政府为扩大就业采取的措施”和“企业招聘人才条件”等热点,根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课中“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教学中,联系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过程和事例,特别是“神九”、“神十”与天宫一号再次进行交会对接试验的热点,设置问题,学生理解认识“量变到质变,质变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原理。反之,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本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等已学知识,分析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的原因,学生在运用中巩固已学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时政热点问题,“走出课本,又围绕课本”,可以最大限度地通过知识迁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加深理解记忆,并恰当地将知识和观点的掌握寓于运用之中。
 
  三、分析时政背景,创设问题情境
 
  以问题为导向,采用问题教学法或情境教学法,拟建“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全在于创设情境和设置问题,而分析时政背景则是最佳切入点。
 
  例如,中美关系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现实问题,分析美国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纵容和支持“台独”、“藏独”反华分裂势力等背景材料,学生们义愤填膺,教师适时设问“反对美国这一行径的理由?”(生齐答:台湾、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教师再问:“请大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学生开始互相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只有一个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必须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美国危害我国领土和主权完整”、“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教师启发追问:“大家的观点与所学的什么原理是一致的?”(至此,水到渠成,学生齐答:“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其实,分析时政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在试卷命题中更普遍采用,以近三年福建省高考政治卷为例,每卷12题选择题中时政背景材料题占5%(2010年7题、2011年6题、2012年5题),而非选择题四至五则材料中均占三则以上。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确定的观点,更需要师生通过时政热点背景分析,阐释和论证自己的观点,在启发、交流、探讨、追问的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超越了“对不对”、“该不该”的判断,其思考提升至“为什么”、“之所以”的层次,符合高考能力考查的标准要求。
 
  四、提升时政话题,确定研学课题
 
  研究性学习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符合思想政治学科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基本原则,“话题即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师要关注和指导学生提升时政话题为研学课题,让学生边学、边议、边思,开展自主探究,可采取社会调查、人物采访、查阅资料、研讨交流和网上博客等方式。
 
  例如,讲授高中思想政治《经济生活》中“储蓄存款、利息、利率与本金、股票、债券”等知识时,结合“近年来我国银行多次调整储蓄利率”的热点话题,围绕“银行的作用”,确定“利率为什么要调整”的研究课题,组织学生向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了解相关业务;讲授“消费及其类型”时,可提升“当前中学生攀比高消费”的流行话题,针对校园中“穿名牌、用名牌、比名牌、追名牌”现象,确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课题,展开讨论和评价;讲授《文化生活》模块中“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内容时,讲述时下盛传的“最美妈妈—吴菊萍”故事,请学生深入思考,确立“民族精神历久弥新”课题,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事迹,支持观点,得出结论。
 
  上述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向,是将时政话题与所学知识结合,指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动有所学、学有所思、思有所得。在研学活动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其成果以调查报告、小论文和展板呈现,通过答辩、演讲和班会等交流,学生夯实了基础知识,掌握了研究方法,又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得到了升华的机会。
 
  综上所列,高中思想政治课适时有效地渗入时政教育,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但是,要正确处理好学科知识内容与时政教育形式、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理论观点与社会实际的关系,要从基础年段开始,选择学生关心的主题,合理设置问题,有目标地在教学中渗入时政,使思想政治课教学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更好地起到内化为学生觉悟,外化为学生行为的实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