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试析实现班级场域公平的困境

时间:2013-08-29 11:07 点击:
探索阻碍班级场域公平实现的因素,有助于深化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促进教育公平在实践层面的落实。从现实情况来看,班级场域公平绝不仅仅是作为相对稳定的班级组织形成后的公平问题,它还涉及学生在进入班级场域前的资源争夺和凸显在班级场域外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公平实现的重要性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日益凸显。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域,班级场域公平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班级场域公平在实践层面同研究层面的进展有着很大的不同。在现实意义上,教育公平总是面对各种阻碍,难以解决。这一方面是因为“教育公平是涉及多学科、多层面、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仅从某一方面难以把握全貌”1;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性和制度的固有缺陷。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探索阻碍班级场域公平实现的因素,有助于深化对教育公平的认识,促进教育公平在实践层面的落实。从现实情况来看,班级场域公平绝不仅仅是作为相对稳定的班级组织形成后的公平问题,它还涉及学生在进入班级场域前的资源争夺和凸显在班级场域外的教育不公平。
 
  一、隐匿在入场进程中的不公平
 
  (一)社会资本的潜入
 
  社会资本对教育公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布迪厄在《社会科学杂志》上将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概括为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资源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2“社会资本指当一个人拥有某种持久性的社会关系网络时,这种社会关系便成了他实际或潜在拥有的资源。一个人拥有的社会资本量取决于他可以有效调动的关系网络的规模,也取决于网络中个人成员所拥有的资本(经济的、文化的与符号的)。3由此可见,社会资本具有关系性和先天性的特点,社会资本对教育的作用使得教育公平问题更加复杂。在班级场域公平问题的研究中,社会资本的作用在学生进入班级场域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斯·韦伯强调任何一种貌似公正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不折不扣的利益群体之间利害关系冲突和斗争的产物。在当前实验班和分层教学在教育改革中形成的某种“约定”的制度背景下,围绕班级场域资源的争斗从学生正式进入班级之前就已经开始,并且这种起点上的争斗直接影响着班级场域内部教育公平的构建。在为入场的资源争夺战中,社会资本的介入起着主要的作用。这种社会资本的介入使得学校选拔学生时,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准,尽管这个依据是公开和貌似合理的。一方面,没有家长愿意孩子在起点上就输给别人,因此,动用社会资本使得孩子在起点上占有优势是每个家长在入学分班之际绞尽脑汁之事。资源的争夺,必然会使得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幌子失去其意义。另一方面,制度的缺陷使得这种争夺有了合理的借口,既然各个班级的资源分配不公,利用社会资本争夺优势的教育资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借口。在社会资本对教育起点的干预下,即使在学生进入班级场域,其不公平性也难以纠正。“能够在学校实验班里就座的学生和在分层次教学中居于A层的学生,大多是一定场域资本的占有者,这些数量充足的资本足以使他们在各自的场域里具有相对稳固的位置而不会轻易发生变化。或者更确切地说,在这类场域中,每个人的席位更被注重和定位于开始时的确认。”4由此可见,正是社会资本在入场进程中的介入及其在入场后的延续影响,导致了班级场域公平难以实现的第一重困境。
 
  (二)文本符号的暗示
 
  文本符号在这里更多指的是学生成绩的承载文本,这种文本在学生入场的进程中以隐性的形式对班级场域公平的实现发生作用。它的作用表现在文本对接触对象的暗示功能上,主要有三种:其一,文本对校方的暗示作用。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尽管在努力地改变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但这种努力并没有改变成绩作为评价标准的唯一性和关键性,即使附加了其他诸如体育、活动、德育等方面的评价,成绩的唯一性也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成绩依然决定着录取的结果,依靠承载学生成绩的文本来确定学生的优劣仍然是当前最主要的标准。其二,文本对教师的暗示作用。无可否认,每个人天生对好的东西都会自然地产生喜好。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作为评价标准的学生成绩就决定着学生能否博得教师的好感,而与之相连的是享受各种显性的或隐性的班级资源。更兼教师对新生的了解有限,这就增加了作为学生入学成绩载体的文本的分量,结果在新的班级组织中,因为文本的暗示作用,教师往往安排成绩好的同学“暂时”担任这个班级的重要职务。其三,成绩文本对班级场域其他成员的暗示作用。这种暗示作用以“软实力”的方式发生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这种软实力使得入学成绩好的同学暂时在这个班里取得了获得班级资本的优势地位。同这种优势地位相比,弱势群体也必然存在,教育不公就在这种不对称的起始阶段开始了。
 
  二、难以避免的班级场域不公平
 
  (一)个性差异:貌似合理的不公借口
 
  个性差异是实现班级场域公平难以逾越的障碍。作为鲜活的生命,学生个体之间必然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或者是先天的,或者是后天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或者是某一方面的,或者是某一时期的。总之,这种差异普遍存在。在当前国内的教育条件下,一个班多则几十人,少的也有二三十人,这就难免出现量化生产的趋势。量化生产注定难以实现多元化的培养目标,相应的评价手段也是唯一的。即使公开标明综合考察,这种差异也不会产生等价的效果,而且这种差异之间也很难实现“兑换”。“运动场现象”较为鲜明地反映了这种状况。4因此,当公平的理想遭遇班级场域里无处不在的差异,教育就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他们所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应因其出身、资质、性格的不同而有差异;另一方面,教育要服务于每个学生的发展,而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又是不一样的,若一味强调公平和平等,是否会剥夺一部分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发展权利?如,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和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时空里,面对几十个资质有别、背景不同、个性各异的学生,怎样才是公平?5在这种情况下,个性差异的存在就有了一个貌似合理的借口。在这个幌子的掩饰下,教育的不公悄然展开,无论教育怎么改革,面对这种状况,教育公平都面临着挑战。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