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学区化办学:预期、挑战与对策(上篇)

时间:2015-11-24 15:48 点击:
【论文摘要】学区化办学是我国办学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变革,具有成区域、高分享、重协同等基本特征。实施学区化办学在于推动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当前,学区化办学面临合法性质询、同质化危机、科层化陷
  【论文摘要】学区化办学是我国办学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变革,具有成区域、高分享、重协同等基本特征。实施学区化办学在于推动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享、落实教育综合改革。当前,学区化办学面临合法性质询、同质化危机、科层化陷阱、迟效性阻滞等挑战。走出学区化办学的实践困境,需要科学公正地划分学区,充分激发学校成为学区成员的内在动力,加强学区化办学的远景规划制订与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学区化办学的理论研究。
  【论文关键词】教育综合改革;学区化办学;学校管理
  一、学区化办学的内涵
  随着上海、北京、广东、陕西等地学区化办学实践的蓬勃开展,学区化办学的影响正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有些地区使用的"片区"学片)概念相当于"学区",也有一些地区,将"片区"学片)作为"学区"的下位概念,一个"学区"中涵盖若干个"片区"学片),每个"片区"学片)又由几所或十几所学校构成。笔者认为,学区化办学是指按照地理位置相对就近原则,将某一区域内的学校作为共同体进行统筹,促进校际协作和资源共享,从而推动各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和协同发展的管理模式。
  学区化办学是我国办学体制机制上的重大变革,具有成区域、高分享、重协同等基本特征。成区域表现为同一区域内的学校抱团发展,学校间的联系甚为密切,以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态势,共同支撑起本区域内基础教育大厦,区域的边界比较清晰。高分享表现为同一学区的学校打破藩篱,持开门办学、开放办学之势,与区域内其他学校共享优质资源,共担教育职责,共创教育品牌。重协同表现为同一学区的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逐步形成一套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的协调机制,并且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协同发展、携手共进。
  学区化办学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不同标准出发,可以划分不同类型。从学区化办学的形成过程来看,有外力推动与内生驱动之分。前者学校对形成"学区"缺乏内生动力,缺乏主观能动性,甚至还会对学区建设持排斥态度,是靠外在的力量主要是行政干预才参与到学区建设中来。这样的学区化办学虽然有了"区"的形态,但有可能貌合神离,一时难以发挥共建共赢的作用。后者学校对投身于"学区"抱有极大热情,把进人学区或者学区化办学看作难得的发展机遇,并且学校之间在历史上就有彼此联系的渠道和机制,推进学区化办学对这些学校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由内生驱动形成的学区化办学,各校更容易接受学区的管理与指导,办学的活力也更易激发出来。从学区化办学的聚合点来看,有单一中心与多中心之分。有的学区是围绕一所"中心学校"形成的学区,学区化办学很大程度上是这所学校优质资源的外溢,是在这所学校的引领下,周边学校组成办学共同体;而有的学区则是多中心的,在一个学区内,有若干所引领性的品牌学校,每所引领性的学校又有大小不一的辐射范围,社会影响可能并驾齐驱,也可能多少有些差异。前者的办学重在发挥好单一中心学校的作用,甚至赋予这所中心学校管理其他学校的职能,后者的办学重在处理好各中心学校的关系。从学区化办学的形态来看,有松散和紧凑之分。松散型学区,管理体制机制可能不完备,学校之间缺乏相互制约、互为依托的手段,学校间的联系协调也不见得以常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紧凑型学区,各学校在完备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下联系密切,相互交织在一起,学校间的合作成为常态,学校共同体的特质比较充分地表现出来。
  二、学区化办学的政策预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