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国家主义下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逻辑及审思(下篇)(2)

时间:2021-05-07 16:41 点击:
大学组织演进的历史显示,大学组织基业常青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大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能主动按照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价值定位,找到其发挥价值功能的有效方式,强化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①时至今曰,世

  "大学组织演进的历史显示,大学组织基业常青的真正秘密,就在于大学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能主动按照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及时调整价值定位,找到其发挥价值功能的有效方式,强化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①时至今曰,世界东西方大学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大学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受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民族国家的利益需要成为大学知识服务的直接对象,价值中立的知识逻辑理想实质上已经成为大学组织定位的"乌托邦"。这个特质在全球具有趋同化的方向,但是,的模式尤为特殊,表现为大学通过治理体系和制度设计使大学制度的功能导向全面服从于国家的价值目标。
  首先,大学组织的定位与目标全面服务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高等教育定位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一部分,《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大学定位和教育目标决定了大学制度的功能导向:学术生产的知识逻辑服务和从属于"国家需要"。政党权力的核心地位是我国大学制度的独有特色,治理结构的功能即以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方向和意识形态来指导办大学、管大学,通过制度设计,大学在政治方向、价值定位、治理结构、课程安排、教育管理等方面全面实施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及发挥国家意志行为的功能。应该说,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政权赋予大学制度功能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大学制度构建的政治基础。从学科发展上,现代大学的发纫时期,国家处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现实需要,主要发展实科教育,西方先进文化思想的"侵入"正是借助于引入实科教育的同步产物,这个时期表现为"国兴科教"的模式,与洪堡时期德国教育振兴有相通之处。建国时期学习"苏联模式"直接导致了新建一批以工科院校为主的专业学院,这批院校基本是"围绕国家需求"兴建与发展的,直接服务于新工业建设。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对高等教育提出了"赶超"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水平的需求,高等教育的目标要建立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为什么大学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受到了全社会的诘问,成为教育难解的"钱学森之问"。应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一样,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结构、制度、内容、模式、水平乃至问题与障碍等都是与国家不同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需要"息息相关。
  其次,国家意志行动通过资源与权力的控制与分配在大学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作为国家代言人,与大学、社会的关系是大学机制建构的核心要素,这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世界性的命题。的特殊性在于:长期以来国家作为大学资源的主要供给者对大学实施基本的制度控制与权力分配,由此,大学往往成为政府的附属机构接受政府的"垂直"管理,这种自上而下的"线性"管理由于缺少社会组织的治衡力量而造成了大学发展的严重障碍。在治理方式上,国家往往以政策、法令、制度、文件来传递自上而下的意志行动,这种制度模式与功能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的组织文化,更加深化了大学与政府的"同生同构"制度关系,也更加强化了大学对政府的精神与文化依附,在大学创新文化发育生长的先天土壤上受到了限制。不仅如此,大学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也常常受制于政府的体制改革与推动。当政府的价值目标与大学发展的内在逻辑相一致时,就会促进大学较快的发展,而大学自身缺乏变革与发展的动力机制,缺乏自下而上的反思、自省与改革基础。
  三、问题与讨论:转型期现代大学制度建构的几点思考
  教育活动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认识活动,而是一种非常复杂的集思想观念、意志行动与行为方式为一体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是广袤的也是具体的,既有内在的规律可寻又有个体的逻辑走向。因此,对教育活动的理性思考应同时兼具实践逻辑的认识方式和发展性的现实关怀。正如前述,世界大学制度并无统一的模式,所谓大学制度的"现代性"乃处于不断的建构与改造、变革、完善的过程中,且具有不同地域与背景的模式与特色。"模式"大学制度的建构,也须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认识、尊重、理解与完善,这是我们以历史的、辩证的、批判的视野来考察国家主义下大学制度建构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观照现实、认识问题、推进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前提。
  基于以上的思考,本文认为,在探讨大学制度形成发展及与国家主义倾向的关系问题时,有这样几个问题值得引起关注,也有必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1.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坚持国家主义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特色的高等教育制度的现实途径与必然路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就是要建设一个文明昌盛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教育只有在这个宏伟目标下承担起促进人的成长与满足社会需要的使命,才会获取发展的价值意义,这是高等教育发纫的原生动力基础,更是在经济全球化的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正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一方面,要通过高等教育系统的对外开放和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促进国际高等教育包括教育观念、办学模式、科学技术、先进制度及人才、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与流动;但是,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现代化最终还是要通过自身的建设与奋斗走出一条强国之路,必须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为根本。教育国际化的根本原则依然是在坚持民族性及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实施教育的开放、学习和交流,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及高等教育制度的"国家主义"价值取向始终是现代大学制度遵循的基本准则。
  2.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是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其中,对高等教育"国家主义"意义进行重新认识和解读,这是现阶段现代大学制度建构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勿庸置疑,自洪堡时期起,高等教育作为"国家的"高等教育而普遍进入泛"国家主义"时代,这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认可的基本事实。但是,一个令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国家主义"的基本准则是大学坚持国家精神和民族的利益,强调大学是"国家"的大学,而不是"政府"的大学,普遍的"国家主义"正是在此分野而衍生出不同的大学制度。的问题正是由于政府在很大层面上代替国家而成为唯一的控制主体,在此,"国家主义"中"国家"的概念不再单纯指向大学使命的愿景与目标性意义,而是直接体现为一种工具性的管理主义,由是衍生出大学制度建构中的一系列问题。从社会背景上分析其原因,多年以来,作为发展家的仍从属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市场存在并生活在政府规定的边界之中",①以社会组织为代表的第三方力量仍处于弱势或接近于失语状态,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中也缺乏政府之外的力量治衡。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断,是国家主义下高等教育制度进一步革新和发展的理论指导,明确了大学制度改革的核心是改变政府单一主导与管理的结构模式,使在国家发展的目标下,促进大学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利益主体都"活"起来,从而真正实现现代化大学制度建构的治理结构最优化。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